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129篇
综合类   127篇
水路运输   66篇
铁路运输   54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秋阳 《世界海运》2003,26(6):33-34
救助报酬的分配是海难救助制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分配方案的合理与否,公正与否直接影响鼓励救助这一目的的实现。分析了我国有关海难救助报酬分配的现状,比较、借鉴有关救助公约和英、美、日等国家国内法,为其完善提出了几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von-Karman几何非线性应变位移关系建立了二维薄板在超音速气流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其中气动力根据一阶准静态活塞理论计算.用假设模态法和伽辽金方法使方程离散化,然后用Runge-Kutta方法计算.分析结果用分叉图和相图描述.结果表明,温度效应降低了板的稳定性;随动压增大,系统经历稳定运动、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3.
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进行了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承载力极限破坏这一全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损失及应力增量、跨中截面应力—应变分布以及跨中挠度和抗裂性能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现行规范计算值基本吻合,探讨了其截面受压翼缘有效分布宽度和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在混凝土开裂前和受拉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后混凝土受压翼缘存在不同的剪力滞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状态下的受压翼缘有效分布宽度系数。  相似文献   
4.
向祖权  彭敏  茅云生 《船舶工程》2015,37(11):49-53
针对球扁钢肋骨三角形加热矫正纵向弯曲变形,利用ANSYS软件和APDL语言编写仿真程序,实现了热-结构耦合场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和结构场的求解结果。对于不同的加热速度与气流输入量,计算了肋骨表面最高温度和高度方向的变形量,利用MATLAB曲面拟合,得到了最高温度和变形量关于加热速度和气流流量的函数。并对这两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满足温度约束下变形量最大的参数组合。研究内容和结果对球扁钢肋骨三角形加热的更深入研究和现场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水平阻尼网络的基础上,针对双惯导系统的特性设计了新的阻尼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误差与这种阻尼网络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比较2套阻尼系统的误差结果,可以看出双惯导外水平阻尼能够显著降低外速度误差的影响,减少阻尼时间,抑制经度误差。  相似文献   
6.
运用化学及结构振动原理,阐述了体外预应力筋腐蚀破坏机理,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筋振动频率对梁正常使用的影响。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筋系统耐久性防护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谷家扬  邓炳林  陶延武  王璞  周佳 《船舶力学》2017,21(12):1564-1577
海洋平台在作业过程中存在遭受船舶碰撞的潜在危险,一旦事故发生将可能导致结构严重损伤从而影响平台的作业安全,因此在平台结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其抗撞性能.文章以海洋供应船撞击半潜式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碰撞外部动力学理论和DNV规范计算方法,计及平台艏摇运动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耗散能估算方法-DNV`R解析法.以非线性有限元船-平台碰撞数值仿真结果为参考,将该解析法与规范法、Zhang解析法及Liu解析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文中所提出的DNV`R解析法弥补了规范法较为保守且仅适用于对心碰撞场景的不足,计算过程简单、便捷,且计算精度与Zhang解析法和Liu解析法基本接近,能够满足船-平台碰撞耗散能快速估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Efficient port services are prerequisites for competitive and sustainable maritime transports. This paper makes advances in study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time that ships spend in port and the associated emissions to air. We estimate a production model for cargo handling based on a unique dataset containing each port of call at the largest container terminals in Norway in 2014. In turn, we use auxiliary engine emission factors to estimat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nitrogen oxide emissions from ships at berth, to determine how the corresponding damage costs of air pollution vary with container throughput, location, and terminal investments. We find that Norwegian container terminals operate under increasing returns to density. Small ships that unload few containers are far from reaping economies of density, leading to high marginal time requirements for container handling and consequently high marginal external costs. From a Pigouvian taxation perspective, port charges should therefore be regressive in the number of containers handled.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external costs of maritime transports are severely understated when port operations are ignored. Our model allows determining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ies of port facilities. Thereby, it is instrumental in designing port charges that are diversified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y of containers handled and the service quality (i.e., the speed of handling operations). Regarding contextual factors, we find that establishing high-frequent liner services improves the ship working rate, while simultaneous calls at a terminal impede productivity. The type of container (loading/unloading; empty/laden) also appears to influence the duration of ship working.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盾构法T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主隧道外部的荷载以及响应,以国内第一条使用机械法施工的联络通道--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为背景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研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况节点,现场监测主隧道结构的外荷载、收敛变形并计算结构内力,得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隧道的结构响应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施工过程可依据外部荷载和结构体系进行划分工况,各工况具有明显的不同响应; 2)始发端和接收端的内力变化主要受到盾构顶力和外部注浆荷载的影响,且主要影响切削侧,切削过程中的内力增量在10%~20%,注浆压力影响的增量部分达到了50%; 3)各环及内支撑轴力增量在200 kN以下,破洞位置导致的轴力损失可以由其余位置共同承担,不需要特殊的破洞阶段超载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探讨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桥墩盖梁的方法,经过优化设计采用钢锚梁进行预应力锚固。介绍了钢锚梁的具体构造,采用土木仿真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对盖梁混凝土承载能力、正常使用和持久状况应力、钢锚梁强度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加固措施的合理性,探讨了加固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