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应用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测量复合材料结构应力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热弹性理论(TSA),提出了一种有效和简洁的试验标定方法。通过标定试验获取了玻璃钢材料合理的加载频率f以及热弹性耦合常数CK。对两种典型的船用玻璃钢复合材料连接接头内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测量,通过与数值计算结果比较,表明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可靠的结构全场应力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2.
单向复合材料高应变率下材料特性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船舶领域,复合材料及夹芯复合材料板梁结构已大量应用在舰船结构中,尤其游艇及复合材料高速艇上.在运行过程中,这些结构有时很可能会受到如砰击、碰撞等动态载荷或高速冲击载荷.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结构设计所用到的材料特性仍基于低应变率情况下的准静态测试结果.该文研究了高速艇等结构中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应变率情况下的材料特性,通过引入一种粘弹性模型来模拟并分析研究对象.并在世界先进的INSTRON高应变率材料试验机上设计并完成了相关试验,验证了该枯弹性模型、确定了模型中的材料参数.该粘弹性模型然后被用来研究分析应变率对单向复合材料机械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设计与路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在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兼具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的复合材料。采用体积法设计高空隙率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通过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灌浆量的水泥浆灌注的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低温劈裂强度,确定水泥浆的合理水灰比和单位面积合理的灌浆量。利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水泥-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良好的水稳定性,在普通水泥浆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水泥-粉煤灰一沥青混合料同样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δ—Al2O3f/Al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挤压铸造法制得的δ-Al2O3f/Al合金基复合材料,测量其短纤维地位向分布,导出了一个位向分布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考虑在体抗拉强度高低和不同界面结合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和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树脂基混杂纤维汽车制动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有希  高诚辉  黄健萌  林伟 《汽车工程》2005,27(5):612-614,625
利用陶瓷、有机、金属纤维混杂增强酚醛树脂,研制开发了一种汽车用新型树脂基制动复合材料。采用价格低廉的叶蜡石作为制动复合材料的填料,不仪可以调节制动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对比试验表明,所研制的制动材料摩擦系数稳定,抗衰退性能好,磨损率较小,具有较大的性能价格比优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Reddy高阶剪切变形板理论,用双重Fourier级数法求得了四边简支的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剪切板自由振动的解析解,并讨论了纤维的体积含量和编织角对剪切板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金属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中纤维同基体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金属纤维同液相铝合金基体的作用温度愈高,作用时间愈长,则界面内层(扩散层)的柱状晶Fe_2Al_5愈发达,含有以颗粒、团块、层状形态存在的FeAl_3(Sn)金属间化合物的界面外层(凝固层)将逐渐减薄或消失;固相加热保温时,界面内层Fe_2Al_5生长规律为X=X_0+2.0559×10~6·exp(-6.378×10~4/RT·t~(12)(μm).  相似文献   
8.
原位合成TiB2—TiC—SiC陶瓷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氢化钛、碳化硼和硅粉为原料,在热等静压条件下,通过原位合成,制备性能优良的TiB2TiCSiC陶瓷复合材料。制得的TiB2TiCSiC陶瓷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达7.3MPa·m1/2。运用SEM和TEM对陶瓷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复合材料中TiB2,SiC和TiC晶粒尺寸小于10μm,三者之间的相界面清洁。SiC和TiC晶粒为不规则多边形;而TiB2晶粒为规则条状。SEM断口分析发现:较大的晶粒发生穿晶断裂,其余则为沿晶断裂。颗粒增强、裂纹偏转和晶粒拔出是其主要的增韧机制。  相似文献   
9.
简要概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其在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状况,实例表明该类先进材料在汽车工业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Novel hybrid Cu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graphite (Gr) particle with volume fraction of 5%?C15% and nano-SiC particle (nano-SiCp) with volume fraction of 3% have been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 and nano-SiCp distribute uniformly in the Cu matrix. With increasing the volume fraction of Gr,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s from 114 to 51MPa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s from 75 to 60GPa. Compared with the sintered composites, the tensile properties including elastic modulus,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and tensile elongation of the hot-extruded (nano-SiCp+Gr)/Cu composites are improved greatly due to higher relative density of the composites and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Gr and nano-SiCp, in addition to finer grain size of the matrix as a result of dynamic recovery and recrystallization which occur during hot extrus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