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90篇
综合类   119篇
水路运输   133篇
铁路运输   72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机悬挂方式对LIM地铁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直线电机地铁在不同电机悬挂方式下的气隙变化规律及车辆、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不同悬挂方式下的系统模型并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通过在轨道局部加入谐波型余弦不平顺激励对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种悬挂方式对系统的各向加速度和轮轨力的影响差别较小,而气隙变化呈现明显不同的规律。研究结论:直线电机采用架悬式悬挂时,要严格控制幅值大于5.5mm的长波不平顺,防止电机和反力板之问的刮蹭;而当采用抱轴式悬挂时,要注意控制大幅值的短波不平顺出现,防止气隙过大,影响电机效率。  相似文献   
2.
铁路区间信号由"三显示"改造成"四显示"自动闭塞(ZPW-2000A),在施工拆旧换装新设备过程中,怎样做到换装安全正点,必须要有一套相对科学的换装开通方案.本文提出了3种区间自动闭塞信号"三改四"工程换装开通的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总结风险评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多级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隧道洞口仰坡施工期间破坏失稳的概率模型。同时将计算结果引入到风险评估理论中,把失稳概率和风险计算过程结合起来,并尝试建立评价隧道施工期间洞口仰坡的风险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仰坡风险管理的几种手段,期望能够对隧道施工减灾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umplinx模拟鱼雷发动机中三组元比例控制器的内部流场,分析计算中不同压差情况下对比例控制器性能的影响,以及叶片与定子间间隙大小对于比例控制器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不同叶片数目下性能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比例控制器为被动旋转马达结构,其转速和流量均随时间呈周期性脉动变化,随着工作压差增大,转速脉动幅度基本保持不变,而流量和扭矩脉动幅值增加;随着间隙增大,泄漏量增大,但流量、扭矩、转速脉动幅值大幅降低,出口流量较为平稳;叶片数目增多后比例控制器转速降低、排量降低。由计算结果推断出目前比例控制器的最优叶片数目为4。本文可为进一步研究比例控制器精度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机消散和集中消散的不同特征,应用随机分布理论推导出右转车穿越行人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右转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除了在少数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 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会小幅度减少右转车的延误;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后, 右转车的通行能力将受到限制,延误增大,其中,平均通行能力降低了16.68%,平均延误时间增大 了21%,所以,当右转车交通需求较大时,需同时考虑行人和右转车的交通运行状态,优化设计是否采用行人二次过街,避免右转车超出极限忍耐时间而增大与行人冲突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soscopic multilane model is proposed to enable simultaneous simulation of mandatory and discretionary lane-changing behaviors to realistically capture multilane traffic dynamics. The model considers lane specific fundamental diagrams to simulate dynamic heterogeneous lane flow distributions on expressways. Moreover, different priority levels a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ne-changing motiv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vels of urgency. Then, a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dynamic mandatory and discretionary lane-changing demands. Finally, the lane flow propagation is defined by the reaction law of the demand–supply function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n extension of the Incremental-Transfer and/or Priority Incremental-Transfer principles. The proposed mesoscopic multilane cell transmission model is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on a complex weaving section of the State Route 241 freeway in Orange County, California, showing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f lane changing maneuvers, e.g., balancing effect and capacity drop,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mpirical study verifies that the model requires no additional data other than the cell transmission model does. Thus,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deployed as a simple simulation tool for accessing dynamic mesoscopic multilane traffic state from data available to most management centers, and als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traffic incident or lane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7.
平交路口远引掉头设置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交路口远引是解决路口流向禁限后车流转向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掉头地点的选址规划以及交叉口之间的协调控制进行研究,提出最佳掉头位置应满足的条件以及交叉口协调控制的相位差计算方法。通过对掉头通道通行能力的分析,提出实施掉头信号控制条件和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体外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加固钢筋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受力性能,通过5块开孔平板的加固试验,从破坏形态、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弯曲变形等方面分析构件的加固效果,研究粘贴层数、开孔尺寸和开孔位置等因素对构件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外贴CFRP加固后,钢筋混凝土开孔平板的极限承载力、弯曲变形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采用CFRP条带加固钢筋混凝土开孔平板的试验,根据试验构件裂缝分布形态,提出单向破坏和双向破坏两种屈服线模式,应用屈服线理论对单向破坏模式的加固板承载力进行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故障现象原因入手,根据先外后内、先简后繁原则,对故障进行由外到内,先易到难的检查,然后依据厂家提供的数据参数,运用专用检测设备,对电机内部进行精确测量,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故障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