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98篇
综合类   113篇
水路运输   116篇
铁路运输   131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由于微机控制的继电保护与常规保护比较起来有许多优点,因此微机控制的船用发电机继电保护实验装置有其取代原有实验装置的必要性。本文就微机控制的船用发电机继电保护实验装置的硬件结构、软件算法和软件抗干扰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涂华刚  王庆丰 《汽车工程》2002,24(3):245-249
本文在理论上建立了一套基于主动力反馈原理的新型主动阻尼悬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首先提出了该主动阻尼悬架的实现模型,该模型是在传统的液力减振器的基础上,应用半主动控制的思想,结合力反馈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内部液压反馈阻尼网络模型。理论优化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通过该液阻网络模型,即可以实现电控的主动阻尼悬架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汽车行驶路况的好坏,自适应地调节悬架阻尼大小以实现主动阻尼悬架的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3.
牵引变电站可编程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行牵引变电站继电器布线逻辑监控系统的缺陷,提出了用可编程监控系统取代继电器控制的设想,分析了两种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讨论了可编程控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4.
陈彬  易孟林 《中国造船》2007,48(2):20-24
船舶操纵是一个非线性过程,定值反馈控制方式的操纵性能不能令人满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反馈调节系统,它可在线自动调整系统的反馈系数。仿真结果表明它在船舶操纵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鲁棒性和跟踪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船舶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于架修阶段的地铁车辆交流牵引电机维修后,为了评价检修质量和牵引电机性能,需要对牵引电机进行负载试验,因此研制了地铁车辆交流牵引电机负载试验装置。该设备主要由安装基座、连接装置、电源柜、变频柜、发电柜、计算机检测控制系统等组成,试验装置的负载采用发电机,产生的能量反馈给变频器,形成闭路循环,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提出3种不同的自动紧急转向避撞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汽车避撞简化模型,对制动、转向及两者相结合的3种不同避撞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为深入研究汽车避撞过程中的实际响应,建立包含转向、制动及悬架3个子系统耦合特性的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随后构建智能汽车自动紧急转向避撞控制框架,对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和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横摆角速度和横摆角加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接着以线性2自由度转向动力学模型为参考对象,对最优控制四轮转向、最优控制前轮转向、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前轮转向3种不同的跟踪控制系统分别进行设计。最后,以汽车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3种避撞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制动避撞相比而言,转向避撞所需的纵向距离有较大降低,随着车速的增加和路面附着系数的越低,效果越明显;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比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避撞过渡过程更为平缓,当实际车速与控制器所用车速不一致时,前者避撞性能表现更优;最优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在高、低2种不同附着路面都具有较好的避撞效果,最优前轮转向控制系统次之,而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前轮转向控制系统在低附着路面上则表现出严重的失稳。  相似文献   
7.
对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无法实现无人自动折返驾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相关控制电路的改造方法,解决了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终点站无法实现无人自动折返驾驶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列车在终点站的折返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在地铁施工中使用可靠的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采用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把地上和地下联系起来。加强对变形、收敛、拱顶下沉以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并将各项监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位移-时间等变化规律曲线,对初期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可预测出可能出现的最大变形值、应力值等重要参数,为暗挖风险预控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结论:应用严密的施工测量与信息反馈技术,时时掌握被监测物的变形情况,进行预测,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参数,为地铁施工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对地铁建设和同类地铁施工环境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配有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的铁路车站,如果站场存在高建筑物、山体、多隧道、特长隧道等特殊情况,会使车地无线通信出现信号弱或者无信号现象。针对这些特殊站场情况,给出几种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有效地解决信号弱或者无信号问题。  相似文献   
10.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d the efficiency of feedback-based gating control in mitigating congestion in urban networks by exploiting the notion of macroscopic or network fundamental diagram (MFD or NFD). The employed feedback regulator of proportional-integral (PI)-type targets an operating NFD point of maximum throughput to enhance the mobility in the urban road network during the peak period, under saturated traffic conditions. In previous studies, gating was applied directly at the border of the protected network (PN), i.e. the network part to be protected from over-saturation. In this work, the recently developed feedback-based gating concept is applied at junctions located further upstream of the PN. This induces a time-delay,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travel time needed for gated vehicles to approach the PN. The resulting extended feedback control problem can be also tackled by use of a PI-type regulator, albeit with different gain values compared to the case without time-delay. Detailed procedures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 design of related feedback regulators are provided. In addition, the developed feedback concept is shown to work properly with very long time-steps as well. A large part of the Chania, Greece, urban network, modelled in a microscopic simulation environment under realistic traffic conditions, is used as test-bed in this study. The reported results demonstrate a stable and efficient behaviour and improved mobility of the overall network in terms of mean speed and travel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