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扣除系数法对快慢车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展开研究。先根据扣除系数理论设定基准列车,并以某线路若干个中间站为例设定列车越行的判定条件;然后确定模糊开行比例范围、铺画5种不同开行比例及越行次数的列车运行图,并分别列出扣除系数、损失通过能力及实际通过能力的计算表达式。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结合线路输送能力及客流需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高峰时段线路通过能力最佳的开行比例。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和实现"全域旅游"目标,推动旅游与交通深度融合发展,需做好旅游交通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分析旅游交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旅游交通融合发展的理念。将福建省作为案例,针对福建旅游交通网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快旅慢游"旅游交通体系的建设目标、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依托高铁、民航、邮轮和公路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出了"一带三环多放射"旅游交通"快旅"通道的发展思路;通过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规划了"慢游"微循环旅游交通的发展方案,构建了福建省多层次、综合立体的旅游交通体系发展新格局。以期通过福建省旅游交通融合发展案例研究,为其他省市旅游交通融合发展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以树脂胶粘剂为介质的新型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试验研究,其中包括能满足该体系要求的固化期在3、6、12个月左右、抗压强度50 MPa以上的胶粘剂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对预应力筋在不同时间张拉锚固作业中的κ和μ进行测量;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应力状态下进行了腐蚀试验;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制作了8根预应力受弯构件进行试验,并与同条件制作的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胶粘剂固化后的缓粘结预应力构件的工作性能,几乎和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相同。通过几个缓粘结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表明该体系的施工工艺与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相近,简便易行。该体系将后张法中的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体系相结合,使传统的预应力技术有了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康依汉江而建,桥位处周边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且桥位两边连接安康重要的街道和火车站。汉江景观桥在桥位走向、桥型选择与周边历史文化的契合度、景观桥与汉江两边道路的衔接等方面是重点研究的课题,从设计思路、功能定位、桥位比较、桥型方案、造价等对安康市汉江景观桥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本位的慢行交通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一部分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该文通过分析慢行交通在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人本位的理念、合理配置道路资源、改善道路辨识条件、完善过街设施的时空布局,以及提高慢行环境的安全舒适度等具体的措施,用以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天津2020年将发展成为"超级城市"这个课题论述了第三代城市——"低碳生态城",结合天津"双港双城"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绿色交通进行研讨,通过对"超级城市"未来的车与路的展望,对道路交通设计提出8点新理念,对公交专用道、慢行交通——自行车专用道、人行道布设及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创新思路进行初步研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阐述了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生态、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对其他市政工程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道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的交通特性,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道路规划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避暑城的路网布局、过境交通引导、慢行系统布置、道路等级划分、道路横断面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规划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慢行系统规划方法对具体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研究提出基于使用者需求分析的慢行系统规划"需求引导法",用于指导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慢行系统规划。"需求引导法"的操作过程首先通过分析山水格局和用地结构,建立慢行系统初始方案,其次对初始方案进行需求侧要素点和供给侧要素点两方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初始方案进行多轮优化调整,从而构建宏观层面供需平衡的慢行骨架系统。中观层面根据组团功能、慢行交通集聚程度划分慢行分区,并结合路网条件供给,提出各分区的慢行发展模式。最后以厦门市为例说明"需求引导法"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从关注“数量”到重视“质量”的转型阶段.论坛以“绿色交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总结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和交通绿色发展的10条原则;分析说明了《昆明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目标、策略及具体条文,为建设安全有序、便捷宜人、文化特色、生态绿色的公众公共生活空间提供指引;提出了低成本改善城市生活品质的5个步骤;探讨了公交补贴制度设计的目标、规范模式、关键要素及实施效果;说明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可为TOD指数分析、全民参与共享共治、推动交通环境改善等提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