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水路运输   64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模拟建立了潜艇均衡系统自流注水试验系统,对不同假海压力、不同系统流量、不同出口背压及串联2台调节阀时自流注水稳定过程振动噪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潜艇均衡注水振动噪声随着假海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空气噪声随流量调节阀开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流量调节阀开度为60°-70°之间,振动加速度及水动力噪声产生峰值;在出口背压为0-0.5 MPa之间时,振动噪声值均大于无背压状态,峰值为0.2 MPa;串联2台流量调节阀可大幅降低自流注水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2.
舰船雷达隐身的战术价值定量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舰船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舰船雷达隐身对作战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建立了舰船雷达隐身的战术效用模型,分析计算了舰船雷达隐身后对发现距离、目标识别、导弹截获概率、质心干扰等4个方面的战术价值,这些模型和计算结果对隐身舰船在海上作战中的战术运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红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红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红隐身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红外隐身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的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5.
某三体舰船外形雷达隐身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舰船外形雷达隐身设计的原理及方法,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隐身单体舰艇,对某三体舰船进行外形雷达隐身优化设计,提出某三体舰船外形雷达隐身设计方案;通过分析舰船RCS值计算方法,利用微波仿真软件CST来计算雷达散射截面积,对舰船隐身优化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水面舰艇集成天线隐身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水面舰艇雷达波隐身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强调了发展集成天线技术对提高舰艇隐身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外舰艇集成上层建筑的发展动向,提出了未来水面舰艇电子系统,特别是通信系统的集成天线隐身设计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7.
采用隐身技术或低可观测性技术制造的攻击武器,是未来防空系统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它对雷达的生存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迫使雷达等探测设备加速发展反隐身技术,提高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以对抗隐身技术。主要阐述了反隐身雷达的技术措施和发展方向,并对利用电子战手段对付隐身目标作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8.
潜艇的声隐身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各种新的声学材料和结构不断涌现。首先对复合材料在潜艇声隐身结构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其材料、结构形式、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夹芯吸声复合材料作为水下声隐身结构的发展趋势。然后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夹芯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夹芯复合材料各层材料参数,如厚度、声特性阻抗和损耗等对声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评估了典型局部结构壳板应用夹芯复合材料后的力学性能和声隐身性能。结果表明,潜艇非耐压结构的壳板采用夹芯复合材料可以满足结构的力学要求,与钢结构相比声隐身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舰船隐身面临的挑战及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舰船隐身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各种探测技术对舰船威胁的程度等级的基础上,论述了舰船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相似文献   
10.
红外隐身技术是现代舰船隐身技术的主要研究重点之一,而舰船的主要红外特征则来自于其主机的排气口。通过对某型高速艇的水上和水下两种排气方式的红外(IR)特征进行对比,发现了水下排气的优点以及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