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直接离子渗氮环与超声滚压加工-离子渗氮环两类摩擦学试样。利用电子显微镜、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表面改性层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超声滚压预处理对316L不锈钢活塞环离子渗氮行为的影响;在润滑油条件下,使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直接渗氮环和超声滚压-渗氮环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滚压-渗氮环相对于直接渗氮环渗氮层的氮含量增加了2.9倍,显微硬度提高了1.1倍,摩擦因数降低了0.04,耐磨性提高了2.8倍。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超声滚压-渗氮环与硼铸铁氮化气缸套的匹配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Accurate and efficient contact models for wheel–rail interaction are essential for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a railway vehicle. Assessment of the contact forces and moments, as well as contact geometry provide a fundamental foundation for such tasks as design of braking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prediction of wheel and rail wear, and evaluation of ride safety and comfo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theories for solving the wheel–rail contact problem for rolling stock. The well-known theories for modelling both normal contact (Hertzian and non-Hertzian) and tangential contact (Kalker's linear theory, FASTSIM, CONTACT, Polach's theory, etc.) are reviewe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for developing these models and compares their functionality.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for evaluation of contact models are also reviewed.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discussing open areas in contact mechanics that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for developing better models to represent the wheel–rail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3.
汽车轮胎与公路路面附着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长生 《公路》2006,(5):159-163
对汽车轮胎与公路路面的附着系数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与计算公式的推导。指出,附着系数是一个极值函数,在轮胎气压、车辆载荷和路面粗糙度这三项指标其中之一选择不当时,都会出现附着系数的最小值而影响行车安全。对公路施工,司机安全驾驶和交通事故的判断,提出了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4.
硬质合金拉拔模及摩擦学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硬质合金拉拔模的发展历史过程,同时对塑性加工摩擦及其相关理论、技术发展方向、润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稀土在高温摩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稀土元素的高温摩擦学特性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主要讨论了稀土金属及稀土化合物作为高温润滑剂和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并对稀土在稀土合金、稀土高温陶瓷和稀土高温涂层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稀土在高温润滑研究中的几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内燃机摩擦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立内燃机摩擦学设计系统平台;通过对内燃机主要摩擦学问题的分析,设计了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整体系统框架的基本结构;将专家系统引入本系统完成了基于知识的内燃机摩擦学分析和设计工作;采用软件协作技术配合专家系统的分析设计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万龙  张玉洁 《路基工程》2010,(4):160-162
基于摩擦学原理及地下水破坏效应,分析研究了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真实接触面和视接触面的概念;并运用真实接触面推导了饱水情况下潜在滑面滑动的临界角变化公式。结果表明真实接触面越小,岩土体滑动临界角就越小,而水压的增加促使真实接触面的面积减小,从而加速边坡失稳。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油液监测信息的组成及其特点,从原子发射光谱信息、磨损颗粒识别信息,颗粒计数信息、油品衰变信息和多手段联合应用信息等应用方面,研究了当前油液监测信息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油液监测在信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液监测信息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微乳液润滑的铝冷轧过程中常会在铝合金表面出现与轧制方向垂直的规则微裂纹.规则裂纹的产生是由于新生金属表层氧化膜与体相金属具有不同的拉伸性能.考虑氧化膜拉伸强度极限与其厚度、体相材料的屈服极限及边界润滑的摩擦系数等因素,建立了理论模型,预测微裂纹分布间隔.通过对两种不同轧机冷轧加工后的铝合金表面分析,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将对铝冷轧特性的分析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弹性金属氟塑料轴瓦表面摩擦的定向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磨损后表面的显微观察与分析,发现了弹性金属氟塑料轴瓦(EMP)轴瓦与钢对摩时,其摩擦副两表面都存在转移或析出PTFE的高度定向现象,结合弹性金属氟塑料表层材料的表面分子结构特性,对其它向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