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鞘岭隧道设计为2座平行的单线隧道,线间距40 m。介绍DK175+503~DK177+042段平导扩挖爆破对已建成的相邻工程的爆破振动及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2.
F_7断层挤压性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乌鞘岭隧道F7断层属于高地应力软岩断层带,在施工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形,通过对软岩断层带的岩性分析研究,详细介绍控制软岩断层带大变形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介绍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膨胀性围岩的开挖方法、支护措施、工序衔接、循环进尺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4.
乌鞘岭隧道F_7断层围岩工程特性及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大地构造、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断层、极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支护措施、施工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造成F7断层带隧道大变形的原因,针对活动断层带隧道大变形防治中有关技术问题对设计思想进行探讨,总结出活动断层带隧道设计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乌鞘岭隧道深层地段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产生大变形的特点,进行初期支护合理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支护措施。研究方法:结合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千枚岩地层的设计施工,采用动态设计方法,根据千枚岩不同含量,确定试验段,布置量测断面,通过现场位移量测,分析总结深埋条件下,千枚岩地层变形特点和初期支护设计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的研究,提出了千枚岩地层初期支护参数的建议方案,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对于以千枚岩为主、围岩变形大的地层,采用长锚杆大刚度型刚支架,结合网喷纲纤维混凝土等初期支护措施,是控制围岩产生大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乌鞘岭隧道F7断层长达817m,埋深340~600m,在施工中初期支护发生了连续大变形并被破坏,先后多次调整施工方案并加强了施工量测和结构压力、应力监测.文章介绍了该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法和结果,分析了F7断层活动特性和对施工的影响以及隧道围岩、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变形特征,并针对大地应力及活动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乌鞘岭特长隧道11#斜井处正洞在穿越F7断层时,由于隧道埋深大、断层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围岩自稳能力弱、受挤压影响等,开挖后围岩变形长时间不收敛,50天后的变形仍为2~4 mm/d,累计最大变形量已超过60 cm,部分地段严重侵限,不能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施做二次衬砌的规定.如果二次衬砌及时施做,在软岩大变形条件下其安全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讨.文章通过现场量测和监测手段,并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对已施工完毕的二次衬砌段的结构安全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目前乌鞘岭隧道F7断层二次衬砌结构的设计参数是可靠的和安全的,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在软弱围岩地段的要求,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8.
乌鞘岭特长隧道F7断层围岩大变形段二次衬砌安全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鞘岭特长隧道11#斜井处正洞在穿越F7断层时,由于隧道埋深大、断层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围岩自稳能力弱、受挤压影响等,开挖后围岩变形长时间不收敛,50天后的变形仍为2~4 mm/d,累计最大变形量已超过60 cm,部分地段严重侵限,不能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施做二次衬砌的规定.如果二次衬砌及时施做,在软岩大变形条件下其安全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讨.文章通过现场量测和监测手段,并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对已施工完毕的二次衬砌段的结构安全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目前乌鞘岭隧道F7断层二次衬砌结构的设计参数是可靠的和安全的,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在软弱围岩地段的要求,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9.
《铁道知识》2010,(1):54-55
位于祁连山脉东南端的乌鞘岭,2003年之初,迎来了数万筑路大军,他们以自己的睿智才学和勤劳双手,打造了中国隧道建设历史上又一件扛鼎之作。这座2006年3月1线开通、2006年8月Ⅱ线开通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全长20.05公里的双座长隧,打通了亚欧大陆桥上兰州至武威南段的“瓶颈”制约;隧道设计中采用的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深竖井技术和耐久性设计等创新理念,已成为铁路建设之苑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0.
孙庆卫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106-109
文章主要介绍了乌鞘岭隧道膨胀岩地段的施工方法、施工措施以及快速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