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4篇
  免费   173篇
公路运输   818篇
综合类   813篇
水路运输   2257篇
铁路运输   1445篇
综合运输   11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船用水润滑橡胶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水膜对水润滑橡胶轴承橡胶衬套的热传递及受力变形的影响,并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供水特性对其温升和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膜和橡胶的温度呈现出一种偏移的梯度变化;橡胶的受力变形呈现出带弧状的梯度分布;供水速度对橡胶温升和受力变形的影响显著,供水温度和密度对其受力变形的影响程度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2.
3.
丁勇  邬卡佳  曾庆松 《船舶工程》2020,42(12):48-51
针对自航绞吸船在艏部设置辅钢桩定位系统存在的影响航速等问题,“天鲲”号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提出了在艏部设置钢桩门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保持完整的艏部线型,减小航行阻力,而且还可以减小辅钢桩甲板作业空间。本文介绍了“天鲲”号辅钢桩门装置的设计方案,以及辅桩钢桩门结构设计,最后提出了辅钢桩门开闭油缸等关键设备的选型计算方法及选型结果。本文可为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的辅钢桩门装置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零部件耐久性测试工况获取过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实际行驶工况解析出零部件耐久性测试工况的方法.基于西安市某线路纯电动公交车实际运行数据构建得出行驶工况,根据车辆实际参数建立整车仿真模型,仿真并计算得到基于实际行驶工况的电机输出轴应力载荷工况.由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和电机输出轴材料S-N曲线得出电机输出轴损伤值计算方法,并通过四峰谷值雨流计数法统计出不同应力载荷工况下的电机输出轴受到的损伤值,从而得出对应的循环寿命,选择寿命最短的行驶工况对应的电机转速工况和转矩工况作为电机输出轴耐久性测试工况.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牵引变压器选型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高速牵引负荷特性的基础上,基于为机车提供可靠供电和满足用电的相应国家标准和技术规则的综合要求,从电力系统、综合补偿、机车3个方面论及了客运专线牵引主变压器接线选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8K机车主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油以及气相色谱的分析,找出8K机车主变压器烧损的原因,并针对性采改造、换油、滤油等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8K机车主变压器烧损故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视频信号在计算机中的采集和压缩原理以及这两个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刘厚恕 《船舶》2006,(3):47
2001年间,韩国现代工程与建筑公司成功改造了一艘舱容为27000m^3的大型耙吸挖泥船,这也是迄今世界上利用旧货船改造的舱容最大的耙吸挖泥船。该船总长为224m,船宽32m,吃水12.3m,泥舱容积为27000m^3,挖深60m,双耙设置,同时配置有首吹排岸接头,主要系统装备由荷兰IHC提供。原货船名称为“St.Joseph”,初始建造年代为1985年。  相似文献   
9.
10.
遗传算法在船舶动力机械混合隔振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混合隔振问题的实质就是综合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控制系统的多目标联合优化设计.运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分析了应用混合隔振技术的双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采用遗传算法对混合隔振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作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