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基于微地震监测和覆岩空间结构理论,以山东华丰矿1410工作面为例,分析了“s”型覆岩空间结构的形成,利用理论方法和微地震监测预测并圈定了华丰矿1410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区域,研究了“s”型覆岩空间结构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分布规律,为现场预测和控制冲击地压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鉴于2000年9月21日台湾遭受大地震的影响,所以自新庄芦洲线起所规划设计兴建之台北捷运系统,皆增设永久性的地震监测与结构监测系统,以加强地震监测来提高捷运行车安全,并收集地震资料以作为结构物设计反馈之用。本文先就地震对台北盆地的影响与目前监测状态进行介绍,并说明新庄芦洲线新建地震监测与结构监测系统之架构与功能,包括车站端系统、行控中心整合系统与数据库、通讯界面、资料格式、后端处理、使用者界面等。接着针对本监测系统实际可能应用层面,包括结构物设计反馈、结构物安全评估、行车安全辅助、系统识别模式建立、长期行车振动监测等分别介绍,最后则是本系统初步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3.
运用微地震监测系统对桥梁桩基冲孔桩施工的微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微震试验,分组采集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波形数据,对试验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冲孔桩施工引起的地表振动加速度和能量的衰减规律,分析冲击能和桩孔深度对振动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冲孔桩施工时,岩土介质中冲击振动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呈乘幂...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高速铁路地震监控系统在我国是一个空白。全球地震频发,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可实施的高速铁路地震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显得异常迫切。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地震监控  相似文献   
5.
<正>1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地震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沿线属华北地震区,处于地震多发区,存在潜在地震高危影响,有必要设置地震监控系统。1.1地震危险性分析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内预制混凝土块体,利用该块体模拟隧道施工中前方岩体。采用混凝土块体无裂缝、有裂缝、裂缝间夹软土三个分项试验分别模拟隧道掌子面前方岩体的不同状况,通过人工敲击混凝土块体监测得到微地震信号,再对三个分项试验微地震台站的波形传播规律、峰值振动速度、平均振动速度进行分析对比。通过本试验及波形分析证实微地震监测技术可以鉴别出隧道掌子面前方存在裂缝或溶洞以及它们中存在软土的情形,从而指导隧道施工做出及时、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锦屏电站为监测预报左岸高陡边坡及隧洞围岩稳定性,在施工中采用微地震技术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微地震仪器出现了频繁停止工作的现象。从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系统的布置情况入手,介绍并分析导致仪器故障的可能原因。通过现场监测和实验,证实了微地震仪器故障是由于外界强烈干扰信号造成。根据情况采取对应措施,从而解决了仪器故障问题。最后对微地震监测作了总结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地震监测技术研究与紧急处置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我国高速铁路沿线地震危害现状,阐述高速铁路地震监测原理、监测点设置原则以及地震灾害紧急处置机制.提出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与紧急处置系统的构建方案,并给出分阶段建设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水平,从地震监测的原理出发,描述了我国铁路地震预警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设计源头,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操作性较强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室内试验和天然地震响应测试加以验证。所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可为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助于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及合理性,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