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25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除氮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测试分析研究了由碎石、陶粒、石英砂3种不同基质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运行初期对N、P的去除效果.实验采用连续流进水方式,水力负荷控制在4.95~8.25cm/d,实验结果表明碎石为基质的单元对N、P去除效果最好,陶粒单元次之,石英砂单元效果较差.对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34%、83.24%和71.02%;对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48.68%和39.34%;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59.48%、42.65%、30.26%.结果还表明,填料在湿地除磷方面起主要作用,选择基质对除磷非常重要;填料对氮的去除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植物-基质湿地系统去除废水中Zn的优化组合,构造粉煤灰(H)、河沙(S)及混合基质(S+H)与灯芯草(Juncus effusus)、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组成的人工湿地系统.考察Zn浓度100 mg·L~(-1)的废水,流经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后Z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系统对Zn去除率均高于95%,有植物系统对Zn的去除效果显著好于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的S+H基质对Zn的去除率高达98.82%,出水水质稳定,植物生长良好,但出水pH较高;水芹菜、灯芯草、水葫芦均能对Zn进行高效富集,水葫芦的富集能力最强,灯芯草的抗逆性最好,且向地上部分迁移Zn的能力最强;三种植物在相对偏碱性的条件下对Zn的吸收效果更好.综合评估,有植物的S+H基质是本实验中最佳的模拟除Zn湿地系统.以上研究结果为除Zn人工湿地的构建提供选材参考.  相似文献   
3.
湿地土壤盐分含量既反映了土壤盐渍化程度,也与区域内植物类型相关.以兰州市秦王川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6种植物下的表层土壤(0~20 cm),即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紫菀(Aster tataricus L.f.)、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和早熟禾(Poa annua L.),通过分析土壤p H值、全盐量和可溶性盐离子浓度,探究该区域土壤酸碱性质及盐离子对不同植物的响应.结果表明:秦王川湿地土壤酸碱度总体表现为中性,其中紫菀和早熟禾土壤呈弱碱性;植物与土壤盐渍化的对应关系分别为盐角草和碱蓬—轻盐土,柽柳—盐渍化土,冰草、早熟禾和紫菀非盐渍化土;土壤盐分类型为Ca~(2+)+Mg~(2+)—SO_4~(2-)+Cl~-型,以硫酸盐为主;土壤离子的对应分布特征为SO_4~(2-)-盐角草、Cl~--碱蓬、HCO_3~--碱蓬、紫菀和早熟禾,所有阳离子的最高浓度均在盐角草土壤中.因此植物的分布存在酸碱性和盐分的依赖性,且对盐分的依赖性更强,随着SO_4~(2-)和Cl~-浓度的增加,耐盐植物显现出了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宁市明月湖湿地公园为例,研究了公园内直接排入湖体的雨水排口治理方案。为降低直排雨水对湖体的污染,在排口出水口处设置了沉淀塘,使初期雨水中的悬浮物沉淀;配置水生植物植被的生态流道,发挥植物对水的截留和净化作用。通过水质监测对比分析了设置沉淀塘和生态流道前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悬浮物显著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湿地公园雨水排口治理提供经济实用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5.
跨河大桥的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正在建设的吴忠黄河公路大桥穿越吴忠滨河湿地,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文章介绍了吴忠黄河公路大桥和滨河湿地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大桥的建设和营运对滨河湿地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滨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南省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包括减少湿地面积、污染湿地自然环境、引起湿地水土流失、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等。以岳阳至常德公路为例,提出了公路建设中合理防治负面影响、科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以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定量获取各评价指标的信息,研究港口工程建设对湿地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是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弥补了生态承载力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改建工程通过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设计中掌握公路附近湿地的地下水流特征才能确定盲管的管径和铺设密度。为此,在对郎川公路和若尔盖湿地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在典型地区进行抽水试验获得实测数据,并采用数值模拟得到地下水流模型,从而进行盲管排水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9.
黄少雄  衷平  石翔 《公路》2006,(Z1):228-234
对采用人工湿地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径流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成分,论证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污水的适用性.然后,对人工湿地的处理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广东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实际情况,对处理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突出体现了其与普通城市污水处理的差异性.设计方法可以为国内路面径流的人工湿地处理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于亚平 《家用汽车》2013,(4):132-135
提到西昌,想必所有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卫星发射基地。殊不知,其实这里的气候会更让你难忘。抵达这片高原明珠的时候正逢正月,接踵而至的是这个城市带给我的不同惊喜。Day 1大年初三,从四川省会成都出发.六个小时的车程驱车400多公里,前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州州府西昌市。高速公路穿行在峥嵘嶙峋之间,仿佛天际的云彩伸手便能触及,当成都还被阴霾的天气笼罩的时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