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制备了PVDF(聚偏氟乙烯)/PVC(聚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VC/PMMA体系中,聚合物总浓度是影响膜的水通量的主要因素;PVDF浓度对膜强度影响最大;PMMA对膜的亲水性有较大的贡献.得到优化的制膜条件为:铸膜液中PVDF∶PVC∶PMMA=7∶1.2∶1.8(质量比),聚合物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17%;添加剂吐温-80的质量分数为6%.  相似文献   
2.
Plexus甲基丙烯酸甲酯胶粘剂(以下简称Plexus结构胶)具有很高的韧性,已成为车辆制造行业粘接复合材料车身板这样大型物件的最佳选择,也很适合用于金属支架和复合材料件之间的粘接。其突出的施工性能即使环氧或聚氨酯体系胶也无法与之媲美。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中,合成了一定分子量或粘度的聚甲基丙烯酸高级酯(PAE)。在实验室评价了PAE对几种0#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的改进效果。研究表明:PAE一般能降低柴油的冷滤点3~7℃,与其它柴油降凝剂相比,PAE对国内主要油区、主要炼厂的柴油都具有良好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氯丁橡胶(CR)进行接枝改性,并分别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一种新的工业过程操作优化方法——可视化优化方法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和优化;并对胶膜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拉伸剪切强度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MMA浓度、BPO浓度、溶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剪切强度随着接枝率的增大而增强;最佳工艺条件为,CR100份、MMA60份、混合溶剂700份、BPO1.0份、温度82.5℃、反应时间4h,制得的CR-MMA胶接枝率达39.57%、对UHMWPE和45#钢的粘接强度为0.823 4 MPa;MMA接枝改性破坏CR分子结构排列的规整性,改善了CR胶的耐热性,使CR-MMA胶黏剂的耐热温度可达20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钢桥面铺装出现局部病害后钢板容易迅速生锈并加剧病害发展的问题,基于海域环境下的钢桥面铺装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防水黏结体系,采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搭配腰果酚改性酚醛胺和聚酰胺混合固化剂,通过添加新型环保防锈颜料等制得钢桥面铺装长效防腐底漆。参考相关规范拟定钢桥面铺装长效防腐底漆的技术要求。考虑沥青高温摊铺时的热老化作用、水和化学介质腐蚀以及盐雾作用,完成了单一因素作用和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后防腐底漆的性能测试,对长效防腐底漆与防水层及铺装层的匹配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钢桥面铺装传统防腐底漆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1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高透明无定形的热塑性塑料,其透光率比硅玻璃高,比重仅为硅玻璃的一半,在玻璃化温度以下进行拉伸定向,可大大提高其冲击强度。机械强度和韧性比硅玻璃大10倍以上,并且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在低温(-50~-60℃)下和100℃左右其冲击强度不变。电绝缘性能优良,可以耐电弧。可耐酸、碱、  相似文献   
7.
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进行改性,运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粘度、断裂伸长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优树脂改性配方为60份UPR、10份MMA和8份BA;并采用微观方法分析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前后其粘结性和柔韧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用骨料预埋法修补混凝土裂缝的MMA基混凝土修补材料,结果表明骨料预埋法施工方法简便,3h后可完全固化。MMA基修补材料骨料预埋法制备的试件的抗折强度普遍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石砂比为2:1二级配骨料时,抗折强度可达15.56MPa,抗压可达56.17MPa,而且其破坏形式不是脆裂,试样外部并不破坏,只是产生一定的形变。但试验中发现修补粘结强度还不够高,骨料石砂比为2:1时的粘结强度为3.5MPa,虽然能满足修补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过氧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得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吸油性树脂。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mBA:mMMA=3:1,交联剂1%,引发剂1%,温度85℃。此条件下制得的树脂吸油倍率21 g.g-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