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63篇
综合类   122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纵坡长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仲谋 《公路》1995,(1):10-1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中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纵坡限制长度、缓和纵坡及其长度等未作具体规定。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和国内外资料,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路纵坡与汽车运行速度油耗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该文选取东风天龙牵引车(DFH4251AX4AV)作为目标车型,计算其在海平面高程下满载和超载时的动力因数以及爬坡的最大坡长限制值,发现目标车型的实际爬坡性能与中国现行的公路纵断面设计标准相差较大.当纵坡较大时,规范中规定的最大坡长限制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目标车型所能爬上的坡道长度;而当道路纵坡较小时,若车辆入坡速度较大,即使货车超载,目标车型的爬坡能力也能较好地适应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重载作用下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常出现车辙、推移、开裂等病害。以鞍隆线二级公路长大纵坡病害路段的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交通状况,路面工作状况,分析该段路面损坏的影响因素和破坏机理,提出用于旧路维修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对面层SMA混合料进行设计,检验其动稳定度、渗水系数、劈裂强度、构造深度等性能,并铺筑了试验路段,后期观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为线路等级速度140 km/h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采用交流25 kV供电方式,需要设置电分相.在电分相区段,列车需断电惰行通过,由此产生的速度损失对运营影响较大.结合牵引计算,分析了电分相设置对速度的影响,以及对线路坡度、站间距的要求.通过优化该线的平纵断面,实现了列车在通过该线3处电分相的速度损失...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将面临较平原区更严格的要求。结合当前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的现状,就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行规范要求非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不超过3.5%,但要在山地城市、跨江桥梁两岸慢行系统衔接等场景下满足该要求存在工程占地大、造价高、可实施性差等问题,考虑到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中占比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规定的国标电动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对骑行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了可满足电动自行车骑行要求的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参考值,可供电动车骑行占比高的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8.
道路陡坡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纵坡条件下路面结构在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得出了板底弯拉应力、混凝土板最大主拉应力、层间剪应力与道路坡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纵坡地段的受力机理,为特殊地段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日本道路专家针对高速公路事故调查及工作中的体会,对日本道路公团主线线形设计要领中有关规定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指明了在互通式立交进出口纵坡设计中用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既可方便施工,也不会给行车留下隐患。运用此法时注怠匝道弯道设计应取较长的缓和曲线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