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0篇
  免费   86篇
公路运输   794篇
综合类   532篇
水路运输   718篇
铁路运输   637篇
综合运输   1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简谐激励条件下,应用轴系颗粒阻尼纵振抑制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旋转工况下的颗粒阻尼减振比;探讨了单腔体多颗粒和多腔体多颗粒时的轴系模拟系统加速度变化,讨论了颗粒的材料、粒径、质量填充比、腔体数量、转速、激励频率与位移等参数对系统减振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腔体多颗粒条件下,填充有铜、钢、橡胶包钢颗粒的系统减振比处于7.83%~8.91%,橡胶颗粒的系统减振比接近于0;铜、钢、橡胶包钢颗粒有明显的抑振效果,颗粒的材料密度和阻尼比越大,抑振效果越好;当颗粒质量填充比为15%时,系统减振比最高为13.77%,但当质量填充比超过15%时,减振比有所降低,故质量填充比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15%左右;粒径、转速、激励频率与位移幅值的变化对系统减振比的影响分别为1.76%~8.68%、6.77%~12.50%、4.41%~10.12%与2.19%~7.05%;在多腔体多颗粒工况下,当颗粒总质量填充比和转速一定时,腔体数量对系统减振比有明显影响;当腔体数量为3时,转速为100 r·min-1和质量填充比为25%的最佳系统减振比为22.5%;在多腔体多粒径颗粒工况下,当总质量填充比为10%,转速为50~150 r·min-1的系统减振比波动不大,平均为14.18%,这表明多腔体多粒径组合对转速不十分敏感,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可拓宽转速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3.
4.
介绍了香港轻轨车辆制动管路及铜质双卡套式管接头组织结构,详细分析了铜质双卡套管接头在管路组装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及工艺难点,提出了管路配切要求,优化了管接头组装工艺及目视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章对目前高速公路简支梁桥拼宽的二种结构形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叙述了钢轨低接头平轨机的研制和应用。介绍了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以及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机对整治钢轨接头病害,提高线路质量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9.
为保证“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钢一混凝土接头模型试验研究”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工程项目BT业主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林同术炎国际(重庆)工程咨询公司联合体,2005年12月2日组织有关专家对“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钢一混凝土接头模型静载与疲劳试验研究”项目工作大纲进行了评审。评审会在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举行。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以及工程项目设计方林同檄国际(重庆)工程咨询公司和监理方重庆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铁道部标准图集《实腹式钢结构接触网腕臂支柱》(专房 (0 2 ) 80 84Ⅰ~Ⅲ )及《实腹式钢结构接触网软横跨支柱》(专房 (0 2 ) 80 85 )已编制完成。对编制内容中的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接触网支柱部分一些重要问题做了详细说明 ,以便设计和施工人员合理有效地使用本图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