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纯方位线性插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平台多目标纯方位信息外推或内插到同一时刻的算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各种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层动网格技术的流固耦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弱耦合的角度出发,对某型跨声速风扇叶片做了第一阶扭转振动模态下的流固耦合验证计算,采用三维线性插值方法,通过商用软件ANSYS和CFX实现了计算结构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使固体域与流体域顺序祸合.应用多层动网格技术解决了固体域模型在流场中运动受到流体网格尺寸制约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可以预估叶轮系统的模态气动阻尼系数,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中易受个人主观影响、影响因素与实际不符和易取重复值等问题进行改进。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多位专家评价指标予以量化,降低了个人主观意见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权值分配,使得到的故障模式严酷度等级更加符合工程需要;采取线性插值的方法,增加同一发生概率等级间不同故障模式的区分度。以牵引传动系统的15种典型的故障模式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牵引控制单元硬件板卡、牵引变流器功率模块是影响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器件,同时验证了改进FMECA方法能够区分不同故障模式间的优先级,其较传统方法更加明确,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也为列车优化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撑。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中,也可以在机车车辆的设备故障分析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两自由度1/4汽车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为基础,并应用线性插值算法对模糊控制方法加以改进,克服了经典模糊控制系统稳态性能差的缺点.并以MATLAB软件进行了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线性插值模糊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车辆振动,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造成数控镂铣机传动链误差的原因,在检测中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对模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提高运算速度,采用一种基于线性插值原理的改进快速傅里叶变换(L—FFT)算法.用此算法对传动链误差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诊断出误差源及位置,为降低传动误差的控制算法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FFT算法相比,效率提高大约5%,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常规船舶自动驾驶仪存在缺陷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插值模糊控制和Bang-Bang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系统,使模糊控制输出连续变化,提高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精度.通过常规模糊型船舶自动驾驶仪与改进后的模糊型船舶自动驾驶仪性能的比较,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造成数控镂铣机传动链误差的原因,在检测中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对模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提高运算速度,采用一种基于线性插值原理的改进快速傅里叶变换(L-FFT)算法.用此算法对传动链误差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诊断出误差源及位置,为降低传动误差的控制算法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FFT算法相比,效率提高大约5%,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局部形状和位置特性的形状调和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复杂二维图形间的形状调和,可以保持变形过程中的相似特征,利用线性插值快速计算的优点,对局部图形子模块的形状和位置参数进行插值计算,得出调和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参数。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机半导体酞菁铜制作的静电感应三极管(OSIT)进行测试所得的数据,分析了酞菁铜/铝-肖特基势垒的整流特性和静态特性.利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反向偏压下的整流关系式,对OSIT的不饱和静态特性作了进一步的解析,分析了VGS影响OSIT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NURBS curve and a speed-controlled interpolation in which the feed rate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in order to meet the specified chord error limit were discussed. Besides those, a definition of linear interpolation error of post-processed data was proposed,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because it will not only reduce quality of the surface but also may cause interference and other unexpected troubl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error, a robust algorithm was proposed, which successfully met a desired error limit through interpolating some essential CL data. The excelle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n terms of its reliability and self-adaptiveness, has been proved by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