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固态、液态培养法对疫苗生产中的生产环境、使用器材以及操作人员着装等进行无菌检测以寻找疫苗杂菌污染的原因。结果显示,地漏和SPF蛋是主要污染源。建议选用非季铵盐类消毒,同时配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交叉使用,灭菌效果坚强而持久。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各科室1995年巡检的5732份和1996年送检的3408份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3%(936/5732)和21.4%(728/3408),经X2检验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1996年细菌的耐药率较1995年升高,特别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对先锋V、西力收、氧哌嗪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更为显著(P<0.05)。还分析了G-和G+主要致病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并对应用主要抗生素后出现的问题及进行医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4.
SS琼脂培养基改进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法分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一直沿用SS琼脂做选择培养基。由于患者就医前多已口服抗菌素,给分离培养造成一定困难。为进一步提高SS琼脂培养基的使用效果,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量的氯霉素和GN,对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进行培养观察和对比。结果:培养基中加氯霉素有利于志贺氏菌检出;加GN的SS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大、产生H2S,易鉴别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经手术取出56例胆结石的核心细菌培养实验研究,其中胆囊结石44例,42例培养无菌生长,2例核心培养为大肠杆菌;原发胆总管结石7例,6例培养为大肠杆菌,一例为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胆囊加胆总管结石5例(仅送胆囊结石)无菌生长。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胆管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本组为100%。预防胆系带菌状态及早治疗胆道感染是预防胆管结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