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获取更加接近实际城市公交线网的票价策略,将出行者的社会互动行为与后悔心理引入广义费用,提出线路客流OD矩阵均衡算法;分别以交通管理部门利润最大化及出行者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以公交计程票价、发车频率、私家车停车费为变量,建立固定需求下公交线网差异化计程票价多目标优化模型.引入集群智能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并应用于Mandl 标准公交线网.研究发现:以线路里程为标准,差异化计程票制可以有效降低出行成本;依据帕累托最优解调节票价,可以促进出行者选择行为向优势均衡转移.  相似文献   
2.
3.
城际铁路既具有普通铁路的运营特点,又具有公交化运营特点,在一些城市还需与地铁实现同台无障碍换乘。通过对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票务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城际铁路票务系统票制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浙江与韩国在土地面积、 人口数量、 资源禀赋以及区位条件等多个方面都十分相似, 两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同时, 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铁路发展水平等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距。 文章以铁路运输为切入点, 分别回顾和总结了浙江和韩国两地的铁路发展历程和铁路运输现状。 在充分比较和分析两地铁路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提出了韩国铁路发展对浙江的几点启示: 首先, 浙江应进一步扩大铁路网规模和密度; 其次, 浙江铁路将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但随着时间推移拉动效应逐渐减弱; 最后, 浙江应积极探索和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的票制票价, 以吸引更多群体类型的旅客选择铁路出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北京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客流压力、乘客乘车距离、票价水平等方面的数据,并借助乘客出行意愿调查,分析了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对城市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多元化公交票制是国内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措施.多元票制,即将乘客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乘客的出行需求,设置不同种类的车票,以提高公交吸引力.就国内公交发展现状来看,换乘优惠的票制改革是推广多元票制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快速公交(BRT)因其快速、便捷、高效等优良品质被许多城市采用,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发展迅猛。票制票价作为BR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关注。介绍国际国内城市的BRT票制票价情况,对票制票价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从昆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公众意愿调查数据,分析居民公交费用支出对居民收入、出行时耗、舒适度以及拥挤收费的影响情况,为昆明市BRT系统的改造与提升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院校和培训机构不太重视电航仪器中测深与计程设备的问题,考虑到实验室配置相应实船设备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为妥善解决教学需要与配置困难的矛盾,提出利用VB及数据库技术开发测深与计程模拟器。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动售检票系统是最大程度地方便车站旅客购票、检票,减轻售票员的劳动强度,减少车站定员,并为客运公司提高客票业务综合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系统设置原则、系统构成、系统功能、票制票务管理、电源及接地。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智能公交系统和公交一体化系统,将二者作为分系统,提出智能公交一体化系统的构想,并利用系统工程理论进行初步研究。一方面,智能公交系统作为ITS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条全新且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公交一体化系统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出行需求。从区域调度和票制一体化两个分系统的热点问题入手,论证了在我国城市建立完善的智能公交一体化系统的可操作性,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也为智能公交一体化系统在实践中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