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铁路货车车钩、钩尾框概况,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铁路货车车钩、钩尾框应用历程,以及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在车钩、钩尾框的应用情况,并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梁无损检测新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冬子  章光  刘世奇  李颖 《公路》2004,(2):18-23
介绍了国内外混凝土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混凝土梁无损检测新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如冲击回波法、表面波频谱分析法、声发射技术以及超声脉冲法等;一类是以探地雷达为代表的利用电磁波的技术;另外一类是以射线作为探测媒介的方法如红外热像法、计算机断层X射线扫描技术等。实践表明,这些技术对提高混凝土梁无损检测的精度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鹏 《舰船科学技术》2006,28(4):79-81,85
舰船用大型柴油机由于其效率高,输出功率大,工况恶劣,因而对于其多种零部件进行强度和应力分析显得十分迫切。本文运用先进的激光电子散斑干涉及上载波技术,实现了柴油机油泵体模型变形的无损测量。这一光学技术具有全场显示、非接触、高灵敏度和不用显定影等一系列优点,特别适用于柴油机零部件刚度强度的分析。本文将这一技术应用在油泵的离面位移测量研究上,不但得到了油泵在压力作用下的离面位移,还和有限元进行了比较,这一方法将在舰船主动力———柴油机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斯太尔桥壳轴头电子束焊的原理,电子束焊焊缝的无损探伤,电子束焊焊缝常见的缺陷类型,以及提高电子束焊一次交验合格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舶企业焊缝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的问题,提出NDT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通过焊缝库维护、焊工管理、NDT报验申请、检测结果录入、焊缝自动追踪和数据统计分析,实现对焊缝生命周期的追溯,可有效解决船舶企业手工管理NDT产生的信息分散混乱、无法追溯等弊端。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锚索无损检测的方法原理、锚索的结构构造。根据广梧和广贺高速公路所实施的锚索模型、实际锚索的检测数据,讨论分析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路堑边坡锚索检测的可靠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梁无损检测新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国内外混凝土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混凝土梁无损检测新技术主要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如冲击回波法、表面波频谱分析法、声发射技术以及超声脉冲法等;一类是以探地雷达为代表的利用电磁波的技术;另外一类是以射线作为探测媒介的方法如红外热像法、计算机断层X射线扫描技术等。实践表明,这些技术对提高混凝土梁无损检测的精度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叙述磁性检测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不锈钢管内氧化物检测ANSYS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磁场分布的模拟计算,得出了氧化皮厚度与ΔBY的关系曲线.根据仿真结果设计了磁测传感器,结合数字信号采集系统,开展了不锈钢管内氧化物检测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实验表明,设计的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不锈钢管内氧化物.  相似文献   
9.
金属磁记忆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不仅可以对钩尾框的失效进行早期诊断,而且可以对钩尾框缺陷进行准确检测。研究了磁记忆技术在车钩钩尾框检测中的实际应用,磁记忆技术能够对钩尾框进行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0.
Chemical analysis, tensile, Charpy, DW NDT and fracture mechanics toughness data are presented for a grade A steel plate from the Kowloon Bridge, a sister ship of Derbyshire. The plate is shown to have poor toughness under dynamic load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leave open the possibility that brittle fracture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a structural failure in the Derbyshire even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30°C which is reported to have existed at the time of the ship's disappearance. The results are felt to support the proposition that present classification society rules need tightening to reduce the risk of brittle fracture in shi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