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摘挂列车编组调车作业原理,将摘挂列车下落问题抽象为排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排序二叉树的编组钩计划自动编制方法.根据待编列车序列构造排序二叉树;利用排序二叉树的有序性快速搜索出有序车组序列,将其作为下落方案的可选集.考虑邻组、暂合列内收编固定组组别和空闲组别、端组等因素,从可选集中筛选出较优的下落方案.通过定义收编固定组简化列车收编过程,实现列车收编过程的计算机自动编制.通过实例验证,采用该方法降低了选择下落方案的复杂性,减少了列车编组钩计划的调车钩数,而且可根据实际调车线数灵活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摘挂列车编组调车作业计划编制问题,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和Q学习算法,提出1种调车作业计划优化方法。在表格调车法的基础上,将调车作业计划分为下落和重组2个部分。通过动作、状态和奖励3要素构建调车作业问题的强化学习模型,以调车机车为智能体,以车组下落的股道编号为动作,以待编车列的下落情况为状态,形成车组挂车、摘车具体条件和车辆重组流程,并依据车组下落的连接状态和车辆重组后产生的总调车程设计奖励函数。改进Q学习算法求解模型,以最小化调车程为目标,建立待编车列与最优调车作业计划之间的映射关系,智能体学习充分后即可求解得到最优的调车作业计划。通过3组算例对比验证本方法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统筹对口法和排序二叉树法,本方法使用的股道数量更少、调车作业计划更优;相较于分支定界法,本方法可在更短时间内求解质量近似的调车作业计划。因而,本方法有助于提高车站调车作业计划编制的智能化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STP系统的原理,就STP系统在大准铁路公司中应用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介绍大准铁路公司对STP设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信号机点灯电路中,灯丝继电器只检查点灯灯丝的情况,不检查另外一个灯的情况。在不影响现有设备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实时检查调车信号机白灯灯丝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调车机车无线信号安全监控系统将站场调车进路的开放、轨道电路的占用、道岔的位置、调车作业单、调车限制条件、平面调车的调车长控制命令等信息,通过无线信道传送到调车机车上,实现调车信号、调车进路及作业单等在机车上的实时显示,并由此产生联锁控制命令,控制作业机车实现对调车作业的安全防护和作业数据记录,可以有效地解决调车与机车监控装置联锁,保证站内调车作业的安全。该系统具备一次模式曲线无线传输的防护和列车自动控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满足调车作业进退自如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只能进不能退的规则不适合调车作业,调车作业要求进退自如。可采用适合调车后退的进路解锁方式或对调车后退的进路进行补锁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开放调车信号后,当站内最外方区段为道岔区段时,会出现不解锁现象的原因分析,指出不同制式联锁设备存在的差异,提出按照6502控制电路的处理理念是严密的,并对于计算机联锁设备出现的能够解锁问题,指出要采取安全措施对行车组织进行卡控。  相似文献   
8.
从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中采用的各种不同的车列初始定位方法出发,对调车车列位置的跟踪算法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所能提供的车列位置信息的分析,在保证故障-安全的前提下完善车列位置跟踪算法,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双机热备式主机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主机系统是DJK-T1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的关键设备,为确保其可靠性采用双机热备设计。给出了采用双机热备设计方案的地面主机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钩计划传输打印控制系统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钩计划及相关信息在异型网络上的传输。着重分析的是钩计划传输打印控制系统远程管理软件。此软件按其实现功能主要包含系统IP地址设置和探测、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映射管理、各端口独立的打印机配置、初始化参数4大模块。在此对4大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