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2篇 |
免费 | 55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18篇 |
综合类 | 241篇 |
水路运输 | 128篇 |
铁路运输 | 831篇 |
综合运输 | 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142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long-term mean fresh water balance of the Adriatic Sea is studied by ananalysing evaporation,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runoff. Evaporation is computed from May latent heat flux and by means of bulk formula. In the latter case two wind speed data sets are used, namely those from the NMC and May.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s taken from a historical Adriatic data set, and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come from the NMC data set. Two precipitation data sets are considered, namely the Legates and Willmott climatology and a data set consisting of data measured at 62 rain-gauge stations located on the Adriatic coasts. Runoff contribution to the fresh water balance is estimated from the long-term average flow rates of 39 rivers an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salinity in the upper mixed lay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resh water balance, as well as of its components, is analysed by means of monthly objective maps, from which averag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are compu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different computations are not always univocal, particularly in the evaluation of Summer evaporation, and are affected by relatively large statistical errors.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occurs, with a noticeable fresh water gain along the coastline of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basins, while small areas of fresh water loss are found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basins. Nevertheless, on an annual ba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esh water losses by evaporation and the gains by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s clearly negative, indicating that, unlike the whole Mediterranean, the Adriatic Sea is generally a dilution basin.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地铁机场线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有限元计算,研究盾构下穿施工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盾构隧道所处的地层较好、埋深较大,且盾构隧道施工对于地层的扰动较小,所以盾构隧道施工对于桥梁下部结构的影响很小;由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梁体附加变形很小,均满足控制要求;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桥梁附加内力既对桥梁的受力起到好的作用也有不良作用,且附加力的量值很小,不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12):99-103
以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地铁隧道下穿深厚淤泥层为背景,从方案论证、管片特殊设计以及软基加固等几个方面进行比选和优化,解决淤泥地层盾构隧道偏心受压和工后隧道沉降量大的问题。得出如下结论:淤泥层区间设计应优先选用盾构法,在淤泥层深厚区域结合周边环境及车站选型选用大盾构可降低总成本,减少后期地铁保护难度;在欠固结、存在滑移趋势的淤泥层中应特别重视偏心受压对盾构管片的影响,可通过增加管片配筋提高抗弯、抗裂性能,通过增设变形缝提高结构柔度等措施提高管片受力状况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4.
北京铁路直径线盾构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选型是盾构法施工的关键环节。选择盾构机应在深入研究分析工程地质、施工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类似工程经验,特别是同一地区或类似盾构工程的经验,并通过与多个国外盾构机设计制造专业厂家的深入交流和反复论证,遵循安全、可靠、适用、经济、先进、环保的原则来选型。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为例,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地层对盾构的选型影响分析以及不同类型盾构的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盾构选型分析,可供类似工程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基于有源滤波器和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的同相牵引供电系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提出了由一种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和平衡变换装置(BCD)构成的铁道牵引系统同相供电方案。平衡变换装置由两个电压型单相有源滤波器构成,用以补偿负载的无功和谐波电流,以及变压器两副边绕组的不平衡电流。无论牵引负载的性质及负荷的分布情况如何,经过变换之后,变压器的输入侧都表现为三相对称的纯阻性负载。文中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提出了单相有源滤波器的状态优化控制方法。以一列满载运行的机车为对象,进行了供电系统的软件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实了系统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穿越工程中,通常采用预留核心土技术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的稳定和变形。结合北京地铁6号线下穿既有盾构区间的矿山法隧道施工实例,对预留核心土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尺寸效应进行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稳定性与其核心土高度成正比,而核心土纵向长度取0.5倍洞跨、上下底宽度比为2/3时利于掌子面稳定,其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上海诸光路隧道内部双车道结构采用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将内部结构的上、下层车道板、纵梁、立柱等主要受力构件均进行预制。对于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来说,其与管片的连接节点至关重要,节点不仅要受力可靠、便于施工,还要在地震作用下保持其完整性。针对所采用的预制内部结构与管片连接方式,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节点的受力性能,为在盾构隧道内实现全预制化双层车道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下空间不断开发,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地下通道、地下管线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新建盾构隧道对原地应力场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既有隧道的变形,对既有隧道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结合上海市北横通道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实例,采用Midas_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分析软土地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施工,对已运营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