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珂  高原  裴峰 《船电技术》2007,27(1):51-53,64
针对船舶短时电压波动检测软件的设计实现,介绍了用VisualBasic和Matlab混合开发该软件的两种实用方法。方法结合了VB和Matlab的优点,具有软件实现简单,界面友好,数据分析功能强,可做到实时复杂分析等特点,而且有利于实现对船舶电能质量信号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和变分法,定量研究组合梁界面滑移对构件性能的影响。滑移增大结构曲率,降低构件刚度,增加附加弯矩,从而引起挠度增大。建立考虑滑移效应和剪切变形双重作用下挠度和滑移控制微分方程。求得集中荷载条件下挠度和滑移的解析表达式。在解析表达式的基础上推导考虑双重效应的组合梁单元刚度矩阵。  相似文献   
3.
冻土铁路涵洞施工对地基土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藏铁路沱沱河试验段2座试验涵洞进行地温现场监测和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适合青藏高原特殊施工环境的涵洞施工工艺、最佳施工季节、施工对多年冻土的影响以及沿涵洞轴向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涵洞施工选择在寒季且选用预制基础,对冻土的热扰动较小;受涵洞施工热扰动、路基填土储热以及涵洞过水等的影响,建涵初期涵洞下多年冻土地温升高,且有部分融化现象;由于涵洞的通风与遮阳作用,涵洞下多年冻土近地表地温的变化特征与天然地面下有明显的不同,涵内浅层地温对气温的响应比天然地面相应深度迟缓,浅层地温年波动幅度逐渐减小,尤其在夏季正温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同时沿涵洞轴向不同部位地温变化特征也有所不同,涵身地基地温正温波动幅度小于进出口,而负温波动幅度大于进出口,与此相应,涵身冻土的人为上限一般也高于洞口,说明路基和涵洞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工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EPC和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合同形式。在实施此类项目中,无论是作为总包还是分包,在合同管理中碰到的变更与索赔事项越来越频繁。如何加强合同管理、保护承包商的合同权利,避免损失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LNG项目为例,总结了变更与索赔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航海日志及碰撞事故报告中可能提供的船舶运动过程等资料及其精度,建立各参数物理意义鲜明、并可从船舶资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取的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直观显示或绘制船舶运动轨迹,供有关人员分析和处理碰撞海事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平 《北方交通》2012,(6):115-117
介绍了广东平兴高速公路河头互通立交方案设计。本次方案设计根据河头互通立交的地形、交通量,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在不同的互通立交选形、布设方案、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交叉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比较,最终灵活采用变异A型单喇叭,充分体现了山区高速互通立交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施工组织中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确定以碾压作为施工组织的中心,可以更好地保证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论及船舶电工设备电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电磁场数值分析方法。提出了有限元原理的一种新的证明方法,其命题为:在磁阻连续或间断的区域中,磁场边值问题(非线性Poisson方程)总是等价于条件变分问题(能量泛函取极小值)。  相似文献   
9.
邵怀高速公路工程变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减少工程变更,不但需要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予以全面细致地管理,而且更需要建设各方在规划、可研、工可研、勘察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中予以详细调研和充分考虑;同时,为有效监督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业主方有必要引入监理,或进行全过程监理。  相似文献   
10.
Truck probe data collect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evices has gained increased attention as a source of truck mobility data, including measuring truck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Most reliability studies that apply GPS data are based on travel time observations retrieved from GPS data. The major challenges to using GPS data are small, nonrandom observation sets and low reading frequency. In contrast, using GPS spot speed (instantaneous speed recorded by GPS devices) directly can address these concerns. However, a recently introduced GPS spot-speed-based reliability metric that uses speed distribution does not provide a numerical value that would allow for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 light of this, the research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current GPS spot speed distribution-based reliability approach by calculating the spee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ruck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on Interstate 5 in Seattle, WA, is performed. In addition, correlations are provided between the improved approach and a number of commonly used reliability measures. The reliability measures are not highly correlated, demonstrating that different measures provide different conclusions for the same underlying data and traffic condition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asure are discussed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