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247篇
综合类   385篇
水路运输   161篇
铁路运输   175篇
综合运输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刷卡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气象和空气质量等数据,从数据驱动视角,深入挖掘公共自行车使用的时空特征及站点租还车需求预测。在时间上,采用KMeans算法,将站点聚为5类,探讨各类站点的时变需求规律及影响因素;在空间上,提出基于POI 数据的站点用地类型识别方法,将站点分为居住类、交通设施类、办公类和商业休闲类。构建以 15,30,60 min 为间隔,以租还车需求为目标变量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与常用的 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K最近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强。以30 min为间隔的站点租还车需求预测精度最高,考虑站点土地利用类型后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结果可作为未来站点平衡调度的依据并推广应用于共享单车系统,为改善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江淮气旋大风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气旋大风预报研究的结果表明:气旋大风的预报实际上就是冷空气南下造成地面加压与气旋东移造成地面降压,这两个因素所造成气压梯度发展变化地以预报。还介绍用天气学原理建立的大风预报模式,以及用数理统计方法判别有无强风的预报,经过历史拟合和试报,在预报气旋大风中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Windows平台图形界面的易操作,使得在各行各业得到迅速的普及。这在工业控制领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以队列形式工作的,使得在Windows下实现实时控制成为了难题。利用多媒体时钟可以很好地实现Windows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未来10年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分析与初步预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笔者从中国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出发,以过去10多年中国汽车、摩托车保有量的发展轨迹为基础,对中国未来一定时期(2004~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的发展变化及政府采取不同管理对策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政府管理对策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变化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GM(1,1)模型与指数模型在基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某大型基桩的沉降预测为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与Aeax曲线模型进行基桩在外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于呈指数变化规律的系统能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两种模型对基桩累计沉降的预测符合工程实际,对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本级沉降预测不够合理。对两种模型关系的研究表明,两者有内在联系,都属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且指数曲线Aeax预测模型比GM(1,1)模型应用起来更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瓦斯涌出量预测问题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特点,指出与常用的BP神经网络相比,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具有收敛迅速、人为干扰小等优点,适宜用于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并对一个案例进行预测,证明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精度要求,较好解决瓦斯涌出量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作为需求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决策的精准度,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20余座城市的轨道交通现状运营数据进行全面整理与归纳,系统阐述网络客流、线路客流、车站客流的诸多特征,从负荷强度、网络平均乘距、线路平均运距、换乘系数、断面高峰小时系数、断面不均衡性、换乘客流量级分布、车站超高峰系数等客流预测关键技术指标进行特征探讨与规律总结,以期协助模型工作者更好地把握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周期时变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周期时变性特征,并根据该特征在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马尔科夫算法,以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用无偏GM(1,1)模型拟合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再以此为基础进行了马尔科夫链预测,并采用多转移矩阵排除客流数据中噪声数据的扰动。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短期预测中具有良好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新建大西铁路乔家山隧道黄土围岩超前预报实例,详细阐述TRT6000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适用性、原理及操作要点。根据现场检测实例,验证其在黄土隧道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Fidelity has been a critical concern of researcher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driving simulation. Understanding the limits of a driving simulation system is a prerequisite for conducting valid driving simulator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and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y to ensure validity of studies using driving simulators (primarily for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and other object detection tasks) based on the visual limits of human sensory and perceptual capabilit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ster graphics. This methodology decomposes the perceptual issues of a stimulus into perceptual issues of different visual properties like luminance, hue, or text of the stimulus. B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human vision in driving simulators, the perceptual principle is proposed to ensure perceivable visual details in human-in-the-loop driving simulation systems. Additionally, the graphic principle is proposed to ensure perceivable features of a target object in the virtual driving environment. Both principles quantify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of visual fidelity with two measurements: angular resolution and matrix dimensions. The enriched results from existing pertinent studies are analyzed and organized to yield support of both principle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four factors; namely the visual acuity of drivers, the specifications of display systems, the configurations of graphics systems, and the design of virtual scenario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ll these factors to assess the visual fidelity in driving simulation systems. Within the realm of human perception, this work can provide criteria for proper design, calibration, and usage of driving simul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