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32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常英 《北方交通》2007,(10):17-19
通过多年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实践,阐述了山区公路路基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针对乌鞘岭隧道深层地段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产生大变形的特点,进行初期支护合理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支护措施。研究方法:结合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千枚岩地层的设计施工,采用动态设计方法,根据千枚岩不同含量,确定试验段,布置量测断面,通过现场位移量测,分析总结深埋条件下,千枚岩地层变形特点和初期支护设计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的研究,提出了千枚岩地层初期支护参数的建议方案,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对于以千枚岩为主、围岩变形大的地层,采用长锚杆大刚度型刚支架,结合网喷纲纤维混凝土等初期支护措施,是控制围岩产生大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层间滑移破坏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调查,初步分析了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基面层滑移的主要原因。应用有限元法,对基层和面层之间的剪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基面层间剪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认为层间最大剪应力主要取决于面层厚度和荷载条件。在前述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自行研制的DLG A路面材料剪切仪进行了大量的层间滑移室内模拟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层间处理措施、温度、基层类型等因素对层间抗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防止基面层滑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列子》中的五神山是虚构的神话,本不可作信史。后世学者把该神山方壶附会为今澎湖岛乃是臆测。而以《列子》方壶山衍生的两部后世志怪作品《海内十洲记》和《拾遗记》中的方丈山去反证《列子》方壶山为澎湖岛,亦不能成立。同样地,将方壶岛转化的方丈岛对号为韩国济州岛,也是犯了把神话当史实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强度、合理砂率及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含量不超过10%的情况下,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机制砂混凝土的合理砂率对石粉含量较为敏感,石粉含量为0%、5%和10%时的最佳砂率分别为36%、33%和30%;石粉的掺入降低了机制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等效线性模型,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对拟建金佛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动力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坝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动应力反应、地震永久变形的规律和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坝顶附近加速度反应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抗震工程措施;坝体动应力反应较小;坝体残余变形不大;大坝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满足给定地震下的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六潜高速公路所处独特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出发,分析了水损害的成因,提出了减少水损害的预防措施,从而将水损害初期危害降到最低,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大别山区的交通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张涿高速设计对山区公路长下坡的避险车道设计进行探讨,提出避险车道对于提高道路安全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困难山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与工程投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与工程投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深入探讨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与工程投资的关系,建立工程投资关于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并结合实际算例说明回归模型的良好的拟合度,研究各项主要技术标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项主要技术标准对工程投资的影响趋势与影响程度,从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关注关键的技术标准以及科学合理地决策出各项主要技术标准,以达到优化线路设计、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区复杂路段交通事故频发,行车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研究该路段下的主动限速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主动限速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构成,并且对车辆的运行安全车速进行了分析与建模,提出了主动限速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对该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调试,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比较合理,能够指导驾驶人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