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185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196篇
综合运输   4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不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已作为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进入千家万户。面对这种形势,如何为汽车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便成为成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简述了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指出要走特色兴校之路,办出贴近汽车企业的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志斌 《中国水运》2007,5(1):54-55
分析工程错位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处理错位事故的方法(错位纠偏),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CBTC系统在天津地铁3号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卫 《铁道通信信号》2013,49(10):20-22
主要介绍CBTC系统的技术构成、原理,重点研究CBTC系统技术在天津地铁3号线的应用,展示现代地铁信号技术的发展状况,为地铁发展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开敞式地铁车站为例,将列车、隧道、站厅层和站台层均简化为长方体并建立车站三维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压力基求解器和SIMPLIC算法,研究活塞风作用下站厅火灾的烟气流动特性,并分析增设迂回风道和竖井对于削弱活塞风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站厅层空气流场结构在活塞风的作用下将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站厅火灾发生后,在机械排烟、热浮力以及活塞风的共同作用下,站厅烟气分层现象遭到破坏;各楼梯口处气流速率变化剧烈,气流方向多次改变,并导致站厅层烟气被吸入站台层;增设迂回风道和竖井能够有效地削弱活塞风对起火站厅层烟气分层现象的破坏,延缓烟气侵入站台层的时间,减少侵入站台层的烟气量.  相似文献   
5.
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电源在整个轨道交通中的重要性,电源设计方案首先保证合理、电源故障时应对办法得力,才能保证电源质量稳定可靠,行车安全高效。阐述了信号电源设计原则,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列举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的设计方案,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另外从电源的故障情况出发,从运营保障的角度提出了电源故障的保障措施和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6.
地铁隧道结构稳定与地铁运营安全及舒适性紧密相关,地铁运营阶段的变形监测是确保结构稳定的重要措施。为探究地铁隧道基准点布置复杂情况,如点位破坏、集中布点与基准点距离变化等因素对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影响,依托南京地铁某保护区的地铁变形监测数据,试算并讨论基准点数量、位置分布等因素与设站点精度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基准点数量与仪器测角精度是影响设站点精度的重要因素,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给出地铁水平位移监测在满足精度要求条件下更加优化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地铁双线盾构隧道长距离平行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安全,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模型,获得施工过程中地铁盾构隧道所引起的该建筑结构的变形规律及影响范围,并提出针对性的监测方案。结果表明:(1)根据理论计算及实际监测,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影响范围为隧道上方及两侧20 m横向范围,因此应对该范围内的建筑结构进行重点监测;(2)为降低由于盾构施工造成的地层损失,及时对区间下穿既有建筑段下方隧道拱部管片外侧地层进行二次注浆加固很有必要,通过监测可知,该建筑结构最大绝对沉降值约为9.5 mm,最大差异性沉降值为10.5 mm,均满足评估单位给出的安全指标;(3)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实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数据,通过调整盾构推力、土仓压力、掘进速度等掘进施工参数,最大程度降低对既有建筑结构的扰动。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西安火车站复杂条件下地铁车站的建设安全,首先开展地铁线路和站位比选,综合考虑建设安全及换乘方便等因素,提出地铁车站优化设计方案,进而讨论地铁车站NTR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手段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案2为最佳线位走向,地铁线路少部分入侵大明宫保护范围,施工规划满足工期要求;地铁车站采用NTR工法进行施工,钢管顶进对应拱顶处地层最大沉降量为-11.3 mm、地表路基沉降量为-9.6 mm,土体分层分步开挖引起拱顶处竖向最大沉降值达到-29 mm、地表路基沉降量为-22.7 mm;针对施工沉降控制难点过程提供对应的沉降控制措施。采用方案2及NTR方案可满足火车站咽喉区下地铁车站的建设安全与工期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区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岩溶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着地铁施工和后期运营的安全,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因素影响,需要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而制定岩溶处理原则。以南宁地铁2号线石子塘车站和石子塘站—大沙田站区间为例,分析岩溶洞穴几何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针对不同岩溶塌陷风险等级的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确定相应岩溶处理原则。石子塘车站岩溶塌陷可以划分为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其岩溶处理范围分别为隧道轮廓线两侧围护结构处基岩界面以下15、10、6 m,处理措施分别为采用注浆帷幕以及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体系的围护结构,注浆帷幕以及围护孔和中立柱桩加固,注浆以及围护孔和临时立柱桩。基于不同岩溶塌陷风险等级的岩溶处理原则考虑岩溶场地的复杂性,具有较大实际工程意义,对今后岩溶地区城市隧道的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铁柔性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以往运行经验,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从支柱定位、线岔交叉点、始触区、接触线高度、线岔定位拉出值等方面,对柔性接触网线岔的检调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加以明确。将所定标准实际应用在西安地铁渭河车辆段接触网的建设中,顺利通过了接触网的冷滑、热滑试验及实际运行的考验。同时,将所定部分标准与国铁普速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进行对比,以供有关接触网生产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