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22篇
综合类   187篇
水路运输   167篇
铁路运输   41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带有多值非线性环节的线性离散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易行具有明显的优点,跟踪误差比采用一般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时要小得多,且能保证闭环系统大范围近收敛。  相似文献   
2.
提高列车自动驾驶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系统的控制精度是实现全程无人驾驶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列车制动系统的动态性能,然后基于该制动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并在理论上证明该控制算法的渐近稳定性,同时指出该类控制算法存在引起控制器震荡的固有弊端.随后,通过在原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引入合适的辅助系统,构建基于增广误差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该算法不仅克服了前一种方法的固有缺陷,而且具有更加严谨的理论结构.最后,数学仿真结果显示本文所提算法能有效补偿列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列车精确地追踪目标制动曲线,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在实际工况中会受到外部风、浪、流等环境力的扰动,本文主要研究PD+RBF控制算法以提高动力定位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RBF神经网络用来补偿外界环境扰动,其权值自适应律通过Lyapunov稳定性证明得到,通过稳定性的分析能够保证整个系统全局渐进稳定.在一艘平台供应船的仿真结果对比中显示了所提出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智能车辆纵向运动时的交通道路适应性问题,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车运动速度等因素,研究了智能车辆纵向运动决策与控制方法。论文研究了基于车头时距的纵向运动决策方法并建立不同驾驶行为的目标车速模型,运用变论域模糊推理算法设计了目标加速度模型。基于纵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算法建立了驱动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对高附着系数路面和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行驶工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附着系数路面和前车变速行驶条件下,智能车辆能实时、合理地决策目标车速、目标加速度,实现安全、高效、稳定的跟驰。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评价理论的自适应最优路径选择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充分考虑了驾驶员在路径选择中的不同要求,依据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评价理论建立了一种根据驾驶员的偏好自适应选择最优路径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为智能交通流诱导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选择LMS自适应滤波算法,通过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使二次性能指标达最小,根据单个样本方差的负梯度来调节权系数;得到控制输出。针对简化的车辆模型,将空钩控制、广义自适应控制与LMS自适应控制相对比。仿真计算表明,主动悬架系统LMS自适应控制策略不仅计算简单,而且理论上在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性能明显优于其它对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调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调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电喷柴油机的控制模型,并对PID控制和自适应控制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于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利用液压无级变速传动,进行恒功率速度自适应控制,动态工况下的牵引性能参数按照静态匹配理论计算,但在行走机构全打滑前进行极限负荷控制的设计方法.实践表明这是一种提高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和作业生产率综合性能以及实现自动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LMS自适应滤波的模糊控制主动悬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汽车工程》2004,26(4):472-475
以车辆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平顺性为控制目标,根据路面一车辆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在线可调整的模糊控制算法,利用LMS自适应模块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自调整因子,改善单一模糊控制算法对专家先期经验的依赖。针对简化的车辆模型,以路面信号作为激励源,进行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对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头时距对不同CACC比例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关系,进而为CACC车头时距设计提供参考. 应用优化速度模型(Optimal Velocity Model,OVM)作为手动车辆的跟驰模型,PATH真车实验标定的模型作为CACC车辆的跟驰模型. 基于传递函数理论,推导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判别条件,计算关于CACC比例与平衡态速度的混合交通流稳定域. 分析混合交通流在任意速度下稳定所需满足的临界CACC比例与CACC车头时距的解析关系,提出随CACC比例增加的可变 CACC车头时距设计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可变CACC车头时距策略的正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提可变CACC车头时距策略下,CACC车头时距随CACC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避免取值较大影响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的提升;当CACC比例大于35%时,混合交通流在任意速度下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CACC真车实验的实施提供理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