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0篇
  免费   249篇
公路运输   1390篇
综合类   1304篇
水路运输   1245篇
铁路运输   807篇
综合运输   10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船用水润滑橡胶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水膜对水润滑橡胶轴承橡胶衬套的热传递及受力变形的影响,并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供水特性对其温升和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膜和橡胶的温度呈现出一种偏移的梯度变化;橡胶的受力变形呈现出带弧状的梯度分布;供水速度对橡胶温升和受力变形的影响显著,供水温度和密度对其受力变形的影响程度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2.
将由特定高铁列车所提供的起讫点间的旅客运输服务定义为单个高铁客运产品。随着高速铁路越来越"公交化",同一起讫点间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票价的调整有了更精细化的要求。用经济学中的交叉弹性理论描述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程度,用指数需求函数描述客运产品的需求与票价的关系,构建并求解高铁动态票价优化模型,对客运产品间不同可替代程度下的最优动态票价策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会影响票价策略的选择,且客运产品间可替代程度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客票收益的提高与可行折扣票价集合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3.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需考虑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其中场地土层的自由场反应分析是确定地震输入的关键问题。以往地下工程实例表明,在结构动力时程计算中,能否有效模拟无限地基边界对结构抗震分析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某地下综合体项目进行抗震评估,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自由场震动响应,克服工程中传统分析里不能模拟场地无限域的缺点。为地下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提供可靠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票价制定还比较缺乏灵活的市场化机制,严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收益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高速铁路旅客出行规律和收益管理策略,研究高速铁路动态定价与票额分配协同优化方法。在分析旅客出行价格需求弹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Logit模型的客流弹性函数,考虑临近发车客票不涨价和运输能力等约束,建立以期望客票总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基于超分方程的分步算法,求解不同时段下不同列车的最优票价与票额分配方案。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与固定费率票价相比,动态票价策略能保证服务水平,系统总客流需求下降0.73%,企业客票总收益提高4.95%。  相似文献   
5.
交叉口各进出口道之间的实时转向交通量是信号控制系统重要的输入数据,也是难以获得的数据.针对已有模型收敛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实际系统应用需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状态空间模型,设计了顺序卡尔曼滤波进行求解,并采用裁切和标准化对反推结果进行了修正.实例研究表明,模型和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为实时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舰载特种起重机是我国正在研制开发的多关节、可折叠式船用起重机。研究它的高效节能运行模式,也就是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控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引入加权变量得到舰载特种起重机的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性能指标,证明了综合最优解的结构,并进一步提出了“预测平均动态理论”概念,应用此理论处理了舰载特种起重机的非线性和耦合,最终设计了反馈形式的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控制器。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此设计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从静力和动力两方面对斜腿刚构桥的几何布局进行优化设计。静力优化设计的优化目标是截面截面应力平方均值最小,动力优化设计的优化目标是结构自振周期平方和最小。采用了直接搜索法寻优。通过算例可知,这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均可行,且均为刚性设计。  相似文献   
8.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Mapping QTL of Dynamic Trai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ynamic traits are those that change with time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ife or other quanti-tative factor (e. 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These traits also are called infinite-dimensionalcharacters by Kirkpatrick and Heckman[1]andfunction-valued traits by Pletcher and Geyer[2], be-cause they can be expressed as a function of someindependent and continuous variables. Dynamictraits are collected at many time points during thecourse of life. Therefore, studies of dynamic traitsare regarded…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避免液压系统仿真过程中的刚性问题,引人精细时程积分法,相对于以往的计算方法,它不仅使仿真结果精确,且可以较为有效的避免刚性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Benthic community pattern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Northeast Water polynya (Greenland)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92 and 1993 to elucidate to what extent the bottom fauna is influenced by the dynamics of the overlying water. Five different fractions of the benthos (foraminiferans, nematodes, polychaetes, peracarid crustaceans, and epibenthic megafauna), ranging in average adult body size over 6 orders of magnitude (from about 100 μm to about 10 cm), were sampled quantitatively at 69 stations in water depths from 40 to 515 m. Total abundances of nematodes, polychaetes and peracarid crustaceans were found to be primarily correlated with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potential benthic food supply (water column pigment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sediment bound pigments and sediment biological activity), whereas abundances of foraminiferans and megabenthos were largely associated with seabed properties. Four benthic zones were distinguished by separately analyzing the faunistic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five community fractions for Ob Bank, Western Westwind Trough, Eastern Westwind Trough, and Belgica Trough. This pattern was shown principally to reflect pelagic regimes differing in surface water hydrography, ice cover and euphotic productivity.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synoptic study of several benthic community portions spanning such a range in sizes and life styles has been performed in a polar shelf ecosystem.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bundances as well as composition of Arctic benthos a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mesoscale pelagic processes, and thu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benthic-pelagic coupling in high latitude s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