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海工产品移位的难题,对海工产品的拖拉滑移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拖拉滑移装置。该装置将定滑轮组集成于专用滑块上,即可进行海工产品的拖拉滑移作业。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高速公路冬季养护工作中的除雪防滑工作,对降雪及雪的变态,给行车安全带来的危害及除雪方式、防冻防滑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防波堤的稳定性和消波特性是直接反映防波堤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防波堤设计理念中,堤身出现滑移就意味着防波堤结构的破坏,而当今防波堤设计的1种新思路是在保证防波堤整体结构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允许堤身存在一定的滑移量.重点介绍防波堤稳定性和消波特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探讨堤身滑移对防波堤稳定性的影响,建议在外海...  相似文献   
4.
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受强台风"海葵"影响,里程桩号为K1566处的边坡工程有明显变形破坏现象。基于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产生边坡滑移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配套方案应用于边坡滑移处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塌陷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典型地质条件和区间隧道的断面形式,将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分为超浅埋隧道和浅埋隧道两种,对于超浅埋隧道,隧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整体下沉和塌陷,隧道的破裂角接近80°;对于浅埋隧道,破坏形式以滑裂破坏为主,规范给出的滑裂角为45°φ/2,但通过对北京地铁事故的调查研究发现,隧道滑裂角大于45°+φ/2,因此应用土力学原理和Mohr—Coulomb破坏准则推导出新的地层滑裂角.结果表明,浅埋隧道的破裂角与隧道的覆跨比、矢跨比有关,且比45°+φ/2大10°~15°.运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隧道破坏时塑性区分布情况和破坏过程,并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比,发现新的滑裂角更接近实际工程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液压全驱单钢轮振动压路机沙土作业时后轮打滑的现象,对整机作业时的受力进行分析,指出主要原因是整机牵引力与地面附着性能不匹配。从合理分配驱动力及提高驱动轮附着性能两方面,提出了新的防滑转液压系统,为解决压路机打滑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散装水泥船水泥滑移附加倾侧力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装水泥的颗粒大小、堆装形式和休止角等与普通大宗散货(如煤、黄砂、砂石等)不同,其滑移特性对稳性存在不利影响。对散装水泥船的水泥滑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滑移附加倾侧力臂计算方法,为保障内河散装水泥船的稳性安全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振荡压路机在压实过程中振荡轮与被压实路面间存在滑转的工况下,被碾压材料所能吸收的有效压实能量,采用能量平衡的理论,通过图解对比方法定性分析了消耗在路面压实和滑转损失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建立了被碾压材料吸收有效压实功的计算模型,研究了激振能量、铺层压实程度、有效压实功与滑转率的关系,提出了最佳滑转率的概念。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当振荡压路机在最佳滑转率状态下工作时,被碾压材料能够吸收最大的有效压实功;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应逐步减少输给振荡轮的激振能量;被碾压材料吸收有效压实功的计算模型与实际的压实效果试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认识隧洞岩爆应变能释放机理,获得岩爆过程完整演化图像,定义弹脆性细观损伤模型和刚度退化迭代算法,并将其嵌入有限元程序模拟一个深埋隧洞岩爆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岩爆发生过程为首先在洞壁母岩中形成"V"形剪切滑移带,并从中分划出楔形岩爆体;随后岩爆孕育进入临界状态;最终楔形体挤压破坏,导致卸荷释放应变能。岩爆孕育、演化发生包含丰富细观力学机制:岩爆区的分划机制——剪切滑移;滑移带中的细观力学机制——张拉破坏;岩爆的临界状态——楔形体的极限平衡;岩爆能量释放——楔形体裂隙带卸荷。楔形体位移监测表明:岩爆发生时,楔形体经历弹性外鼓、卸荷回弹及片状抛出3个阶段,片状爆裂发生在卸荷回弹阶段。  相似文献   
10.
公路溜砂坡灾害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公路溜砂坡已有研究的相关内容,指出溜砂坡的基本要素、组成、分类、机理、特点等,论述溜砂坡的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对溜砂坡的稳定性判定提出一些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