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32篇
公路运输   125篇
综合类   87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7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集丰高速公路软弱地基的工程地质特征,介绍相应的软基处理技术以及软基沉降观测分析。工程实践表明,其软基处理方案经济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义与容量、天津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与管理滞后问题以及创建无障碍设施示范城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常以确定性分析获得的稳定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指标,忽略实际工程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无法真实全面反映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稳定性。基于垂直条分极限平衡法Slide软件平台,运用全局最小可靠度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路堤和斜坡软弱层土体参数、地下水位、路堤顶部张拉裂缝水分充填量、微型桩纵向桩距和抗剪强度及水平向地震荷载等因素的变异性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讨论这些随机变量的敏感性,阐释了室内斜坡软弱地基路堤与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现象差异性的机理。使用可靠度能更客观地反映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安全性;可根据各因素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影响敏感性的正负、强弱采取相应合理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的工程概况及建设原则,详细阐述了R1线不间断电源(UPS)建设方案,着重论述了供电方式及UPS整合方案的比选。R1线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不整合,采用UPS分散供电方式;将ISCS(综合监控)、ACS(门禁系统)、AFC(自动售检票)、OA(协同办公)与PIS(乘客信息系统)等专业的设备进行整合,共用1套UPS;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独立设置UPS,其设备与电源设置在ISCS设备机房。整合的负荷UPS采用双机并联冗余供电方式。计算了R1线采用UPS整合方案后的UPS容量及造价,以及机房建筑面积,计算结果显示,R1线UPS建设方案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以一实际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ANSYS/LS-DYNA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含软弱夹层围岩隧道光面爆破成型效果问题开展研究。根据软弱夹层与隧道光爆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对软弱夹层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进行归类和概化处理,提出一种适用于分析软弱夹层影响下光爆层爆破成型效果的概化模型;开展软弱夹层对隧道爆破成型效果影响的多工况数值计算,分别从爆炸应力波的传播及爆生气体的楔入2个方面探讨软弱夹层对隧道爆破成型效果的影响机理,推演得到不同软弱夹层赋存状态下隧道爆破成型轮廓分布图式;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提出软弱夹层条件下隧道超欠挖爆破控制措施并进行爆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推演的软弱夹层条件下爆破成型与实际吻合较好;爆破参数调整后,隧道爆破成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是高地应力地区软弱围岩隧道勘察和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常用的临界埋深法和临界应力比值法均有局限性,迫切需要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方法。研究结论:围岩挤压变形预测可采用强度应力比进行,建议采用Hoek-Brown经验强度公式和GSI法对岩体强度进行估算,F中地应力应取垂直于隧道走向的最大地应力。挤压变形破坏大都发生在F≤1的情况下,而剧烈挤压变形一般发生在F≤0.5时,可将0.5和1分别作为不同级别挤压变形的临界预测值。实践表明,采用F值法对围岩挤压变形进行预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软弱富水Ⅵ级围岩隧道下穿道路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江门隧道软弱富水Ⅵ级围岩段隧道施工难题,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下穿段道路的运营安全,选择合适的超前预加固方式和隧道开挖方法。研究结论:(1)采用施作水平旋喷桩超前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和CRD工法进行开挖,保证了隧道下穿段的施工安全。(2)借助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全过程数值模拟,对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施工控制和地表变形监测重点。(3)在施工过程中钢架需及时封闭成环,防止底部出现较大的位移,产生底臌现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车站级综合监控平台及其功能。整合了换乘站各弱电系统,给出了弱电系统接入综合监控平台的方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全新2线换乘站提出了车站综合监控平台构建的三种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三种方案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 ( FLAC)模拟研究了软岩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和围岩收敛曲线 ,并分析了复合支护结构中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软岩隧道开挖和一次支护后围岩支护压力随拱顶位移增加而连续减小 ,预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隧道拱顶。但是 ,在同样支护压力下 ,考虑软岩流变特征的收敛曲线的拱顶位移要大得多 ,必须及时设置二次支护。另外二次支护结构还将起到承受流变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软弱地层盾构隧道管片脱出盾尾后出现的上浮问题,分析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的诱因,得出软弱地层中管片的上浮主要是地层应力重分布产生的地基回弹力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建立隧道开挖动态模型,分析隧道上浮量变化规律以及地层特性对管片上浮量的影响规律,得出地层弹性模量和管片上浮量呈一定的指数关系,且弹性模量对管片上浮量的影响远大于地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通过力平衡理论计算盾构开挖引起的地层回弹力、管片上浮量以及隧道上浮影响的地层高度范围,并通过对珠江狮子洋工程管片上浮量的计算与实测对比,证明该公式的合理性,为盾构隧道工程中考虑地基抗力引起的管片上浮量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