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游艇码头联系桥为讨论对象,分别探讨不同材质的强度特点、适宜尺度以及应用于联系桥的优缺点。其中玻璃纤维复核材料、碳纤维复核材料联系桥长度一般为2~3 m,木材联系桥长度一般为3~6 m,铝合金联系桥长度一般为10~24 m,钢联系桥长度可大于30m,但其不能很好满足游艇码头的美观需求,后期维护较麻烦,且需考虑支撑端的特殊设计。同时本文针对湖区特点提出一种联系桥的优化结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若干工程难点,以便为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内河集装箱运输还处在起步和发展时期,集装箱吞吐量运量不大,西部内河一些重要港口建设了一批兼顾其他件杂货物作业的多用途集装箱码头,其装卸作业工艺尚未按专业化集装箱作业考虑。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内河集装箱运量的迅猛发展,这些内河多用途集装箱码头普遍存在装卸作业工艺不合理,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于是纷纷通过技术措施将这些多用途集装箱码头改造为专业化集装箱码头,以扩大其通过能力。本文拟在使用专业化自动集装箱吊具的前提下,探讨内河大水位差集装箱码头前沿装卸工艺、装卸设备和码头型式。  相似文献   
3.
船舶撞击下内河大水位差码头破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主要针对内河大水位差码头在最不利工况条件下受到船舶撞击时,码头结构的受力及破坏情况进行数学模拟,得出架空直立式码头的破坏模式。数学模拟结果表明,从码头结构被撞击开始到最终破坏,要经历由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提高内河斜坡式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如何提高内河斜坡式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效率问题,成为了新的研 究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内河斜坡式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内河斜坡式集装箱 码头装卸效率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长江上游重庆港寸滩港区工程项目设计中,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在33 m大水位差、典型山区地形的建设条件下,首次成功地采用了集装箱岸桥装卸船工艺、空间框架式桩基码头结构、阶梯式集装箱堆场布置和较大的港内道路纵坡等设计创新技术,开创了大水差地区建设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的先例,促进了河港建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大水位差直立式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港口装卸》2007,(1):37-38
1 问题的提出 长江上游河段属山区河流,岸坡陡,水位差大,年最大水位变幅可达30~40 m.根据<河港工程设计规范>(GB50192-93)中的装卸工艺一般规定,设计水位差17 m以上宜采用斜坡式码头.以往长江上游地区集装箱泊位一般都据此建设斜坡式码头,例如重庆九龙坡集装箱专用码头.该斜坡式码头前沿系靠船设施为浮式趸船,趸船上配置2台固定回转起重机,斜坡道上配置4台横向缆车,坡顶采用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相似文献   
7.
以长江中下游高桩梁板码头靠船构件为例,简述八十年代以来,大水位差的内河港口码头由钢立柱靠船构件到钢钢靠船桩靠船结构,直至目前采用的浮式靠船设施的发展历程,及各靠船设施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对于铁道车辆轮对轮位差、盘位差测量器专用检具半圆底座圆柱度检定方法缺乏实际操作性问题,在既有条件下,基于测量原理,寻找出一种可以替代对检具半圆底座圆柱度的检定方法,该方法能满足计量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直立式岸电设施的接电箱升降过程中,如供电电缆承受额外载荷,岸电设施安全性将受到显著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三峡库区旧州河锚地大水位差下岸电设施实际工程需求,设计了1套由接电箱平台和提升机构组成的接电箱升降装置:接电箱平台主体采用桁架结构,可沿垂直轨道上下运行;提升机构由提升绞车和动滑轮组组成,用以驱动接电箱平台。利用三维BIM软件Inventor对接电箱平台主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力学分析,通过空间三维力学分析推导所需提升绞车牵引力。结果表明:设计的电箱平台主体结构能够满足强度要求,提升绞车牵引力能够满足提升要求。  相似文献   
10.
范志顺  吴嘉秾 《中国水运》2009,(11):115-116
介绍了利用差压传感器来实现对药液提炼过程中溶液比重的检测方法,同时也探讨了利用MSP430F149微处理器实现对在线比重检测装置的零点校验、量程设定和安装位差的精确检测。利用微差压传感器测比重的方法,简单可行地实现了药液提炼过程中比重的在线监控,从而确保了药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