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介绍浅震勘探在(西)宁湟(源)一级公路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论述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浅层地震勘探技术与钻探等其它勘察手段的综合应用,以保证勘察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与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勘察手段,本文从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二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工作原理着手,通过实例说明其在隧道工程勘察中,根据具体的现场条件,应选择适合的野外工作方法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同时,说明了这两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侧重,只有根据其勘探成果,进行联合解释,相互印证,才能有利于提高勘探的解释精度和可靠性,最后提出了这两种物探方法在应用时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自上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调查中。结合具体工程物探实例,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法的原理、适用条件、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波折射线性理论的述评,提出折射现象的若干基本事实 ,对于(相对)缓坡,利用底侧壁面对入射波的全反射作用和近似的波幅矢平衡原理,求得缓坡上单射线折射波能分布算式,结果与传统的波向线法接近,对于(相对)陡坡和大控制行进角,根据相应的基本事实 ,引入马赫反射特征,改造缓坡单射线公式,得到陡坡上单射线折射波能分布的计算公式(群)。  相似文献   
5.
测定围岩松动圈的折射波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围岩松动圈快速测试方法,即折射波法,导出了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松动圈范围与岩体完整性的相互关系,并在工程实践中经过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明盾构隧道基岩浅埋段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特征,通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微动勘探法等综合物探技术,对隧道基岩埋深、断裂破碎带及孤石等异常地质状况进行探测及研究。综合比较三种物探手段,结合钻探、地质调查成果,对复合地层进行有效划分,并对盾构选型设计和施工措施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隧道勘察工作中可以选择综合物探技术进行探测。各物探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选择不同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探,可以实现各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勘察精度,更好查明隧道地质条件并提供更加详尽的地球物理参数。介绍了隧道探测中选用的各物探方法,对各方法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解析,并结合钻探进行验证对比。应用结果表明,隧道综合物探勘测是行之有效的,可为类似隧道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毅  孙亚南 《地铁与轻轨》2000,(2):30-33,34
本文在通过分析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围岩松动圈快速测试方法,即折射波速法,并导出了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并对松动圈与岩体完整性的关系作了探讨,利用该方法,可对围岩松动范围快速判定,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但快速,方便,而且可靠,同常规方法相比省时省力、不失为一种更新的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围岩松动圈快速测试方法,即折射波法,导出了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松度圈范围与岩体完整性的相互关系,并在工程实践中经过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地铁内移动通信信号的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满足地铁内移动通信用户的需求,需将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到地铁内乘客通过的区域,但由于地铁内空间狭小,形状不规则,使移动通信信号产生折射和反射,存在信号覆盖盲区,无法通话。为解决这一问题,从理论上研究地铁站厅内电磁波场强的覆盖形式,提出解决覆盖盲区的办法,为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地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论:通过对自由空间电磁波传输理论分析和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折射和反射波引出的多径效应,论述了在地铁车站内移动通信信号的场强分布,绘出了场强分布曲线,由此可计算出信号覆盖的盲区,并提出只有采用多付天线才能保证使信号覆盖区域达到99%,满足移动通信用户的需要。如果几家移动通信供应商将各自的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地铁,则每个系统不能单独组网,需采取多网合一的组网方式组网,达到优化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