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错峰出行是解决出行时间集中引起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以节假日游客错峰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潜变量对其错峰出行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机理.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节假日旅游满意度,构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定量研究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节假日旅游满意度4 个心理因素对游客节假日错峰旅游行为意向及行为的影响.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4 个潜在变量对节假日错峰旅游出行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知觉行为控制是关键因素且影响最大,节假日旅游满意度对节假日错峰出行行为意向及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本研究可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勤者的出行行为对早高峰期间拥挤政策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瓶颈模型构建并列瓶颈路网下个人与家庭混合出行的均衡出行模型,分析两类通勤者的出行需求情况、 两个瓶颈处的通行能力以及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这3个因素对用户均衡、用户出行成本和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并列瓶颈路网下,混合出行的用户均衡状态并不唯一;无论两个瓶颈的通行能力大小如何变化,增加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个人通勤者都是有利的;受瓶颈通行能力的影响,增加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家庭通勤者的影响是否有利是不确定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调节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交通系统都是有效的,而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对其进行调节 才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总出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难题。通过采取错峰上下班措施,实现道路交通负荷的错峰调节,对于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有显著效果。剖析北京市采取错峰上下班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通过研究国内外实施成功的错峰上下班工作制,分析北京错峰上下班措施的实施条件,提出北京错峰上下班工作制的完善方案,对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平台在未开发前具有雨水汇水面积大、径流系数大的特点,市政冲击负荷大。结合西安市某车辆段上设盖板平台的雨水调蓄具体设计案例,从合理性、合规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车辆段盖板作为雨水调蓄池的设计理念,通过增加外挂檐沟侧壁高度、减小沟底雨水管管径等措施,达到降雨时盖板边蓄边排的目的。研究分析表明方案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削减洪峰流量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6.
为遏制疾病传播,错峰交通的政策被提出.本文旨在验证错峰通勤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够发挥作用.以上海为例,基于手机数据反映人口实际通勤现状,用多代理人模拟方法模拟疾病的传播,考察不同错峰通勤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错峰通勤增强了人员流动性,反而会加快疾病的传播,错峰率越大,传播越快;早上班人群被感染的比例略低于晚上班人群;个人的通勤距离越长,家和工作地离市中心越近,越可能成为易感者和易播者.  相似文献   
7.
刘远长 《铁道勘察》2021,(1):81-85,90
半干旱平原地区宽浅性河流主河槽流量占比较小,河滩流量占比较大,上下游河道地形地貌及跨河建筑物的设置对交叉处设计流量影响较大,设计流量如何确定,河滩处的流量如何分配,桥位如何选择是设计工作中的难题.以某铁路跨越位于坝上草原的二道营河为例,提出考虑上游河道阻水及流量错峰折减的分析方法;以某铁路跨越位于坝上草原的葫芦河为例,...  相似文献   
8.
为遏制疾病传播,错峰交通的政策被提出.本文旨在验证错峰通勤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够发挥作用.以上海为例,基于手机数据反映人口实际通勤现状,用多代理人模拟方法模拟疾病的传播,考察不同错峰通勤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错峰通勤增强了人员流动性,反而会加快疾病的传播,错峰率越大,传播越快;早上班人群被感染的比例略低于晚上班人群;个人的通勤距离越长,家和工作地离市中心越近,越可能成为易感者和易播者.  相似文献   
9.
错峰上下班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之一.不少城市实施了错峰上下班政策,但对其效果缺乏量化评估.基于海量的车牌识别数据,提出错峰上下班主要影响对象——个体机动化通勤车辆的识别方法,进一步阐述其出行时耗的计算方法.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比较该方法与交通拥堵延时指数的计算结果,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政策改善了早高峰的...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实施"错峰"上下班政策以来,效果如何,一直引人关注。媒体报道,莫衷一是。拥堵是城市的普遍现象;治堵,也绝对算得上世界级难题。北京"错峰"上下班的惠民政策没有发挥"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