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家垭隧道坍方处理施工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详细介绍了西(安)汉(中)高速公路朱家垭左线隧道坍方的基本情况、坍方原因分析和坍方处理施工方案。施工实践表明,该坍方处理施工方案安全、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九岭山隧道塌方治理及塌方治理效果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是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当隧道开挖至ZK102 217时出现了塌方,滑塌范围高约19 m、宽约13 m,塌方量为4 000 m3。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围岩结构(弱风化板岩,钙质或硅质胶结,岩质坚硬,呈块状镶嵌结构)及地下裂隙水是产生塌方的主要原因。采用的处理措施是加强区段支护、回填塌腔、提高松散体的整体强度,并采用"稳住塌方区、固结塌体、超前加固"的分阶段处理方法。施工中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φ42系统小导管压浆固结等措施;开挖采用正台阶法以及拱脚加设锁脚小导管、侧壁施作中空注浆锚杆等措施;通过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手段对塌方处理效果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二次处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介绍常用隧道塌方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贵州厦蓉高速公路AT20合同段滚玉隧道的塌方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长导管穿越和CRD结合的塌方处理方案,并阐述了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及要点,探讨了方案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襄渝铁路二线皮匠沟一号隧道临近既有襄渝线新桥二号隧道左侧,线间距为32~15m,塌方段线间距仅15m,埋深2.1~7.6m。介绍从发现皮匠沟一号隧道局部开裂到初支开裂形成塌方的全过程,分析塌方的原因,提出安全可靠的塌方处理措施。处理过程中,未影响既有线结构安全,顺利完成了塌方段施工。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天山公路沿线崩塌病害的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了崩塌病害形成的条件与影响因素;根据岩体变形的力学机制,把天山公路沿线崩塌分为四种破坏模式;通过对天山公路崩塌病害形成条件分析和破坏模式的划分,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处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武汉长江隧道工程复杂边界条件,为了确保盾构施工安全,保护周边建筑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隧道覆土厚度、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合理设置与控制泥水压力,确定合适的同步注浆量等,以控制非正常的地层损失、避免灾害性地层损失、控制地表沉降、避免开挖面坍塌。本文结合武汉长江隧道盾构施工经验,对大直径泥水盾构推进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地表沉降控制和预防灾害事故及事故处理的一些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本辽高速公路香炉山隧道溶洞塌方的过程和状况,分析了溶洞塌方的原因,着重对溶洞塌方处理与防坍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某隧道坍塌救援抢险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某隧道"关门"坍塌事故救援抢险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救援的方式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救援抢险成功所需各种条件以及保证措施,同时指出了救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应采取的应急预案.这些经验和措施对类似事故中应急救援抢险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沈阳地区某深基坑支护工程支护桩施工实例,从旋挖钻机成孔工艺原理出发,分析旋挖钻机在砂卵砾石层中坍孔事故的原因,提出施工中应注意问题和控制坍孔事故的措施。在不可避免出现坍孔事故的情况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给出了几种可行的处理措施方案。笔者目的在于为类似的深基坑支护桩施工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In service period, the key to ensure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bridge is to control its material durability damage and continuous collapse better. Nowadays, most anti - collapse analysis under earthquake is for the frame structure,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nti - collapse analysis of bridge is not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aking a 4 - span rigid frame -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in offshore seismic prone region as an example, a new quantitative criterion for collapse resistanc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oretical fragility, reliability theory and concept removal method of components,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xample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varying durability damage and time-varying bond - slip effec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can't be ignored in service period; the fragility and importance coefficient increase with service life, while the robustness coefficient decreases with service life, the differ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ll improve their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when the bridge reaches its designed service life, its robustness coefficient is about 25% of that of the new, when the bridge exceeds the designed service life, its robustness coefficient decay rate is low, and the residual robustness coefficient is about 18%, the bridge still has certain anti - collaps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