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赣江大桥和宁海新桥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其主桥施工最大悬臂状态下P-Δ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考虑P-Δ效应时的桥梁位移与应力变化情况,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计算和施工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优化GM(1,1)模型用于罗天乐大桥施工监控的工程实例,介绍了优化GM(1,1)模型的原理、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并根据实际监控经验提出了建议。罗天乐大桥的具体施工监控实践表明,优化GM(1,1)模有着较高的预测精度,能较好地应用于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  相似文献   
3.
姚东大桥悬浇前支点挂篮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支点挂篮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文章结合余姚姚东大桥施工实践,分析了前支点挂蓝的设计原理和技术难点,介绍了前支点挂篮在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悬浇施工中的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施桥运河大桥水上支架施工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施桥运河大桥为依托工程,介绍了水上支架施工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针对施桥运河大桥水上支架的构造特点,以有限元仿真分析为基础,从结构计算、内力监控变形监控、钢托架支点处锚固螺栓、钢垫片外观检查等方面对其施工控制方案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施桥运河大桥施工过程支架结构安全,成桥各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针鱼岭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径斜拉桥前支点挂篮的改造设计方法,并通过Midas Fea有限元软件对改造后的挂篮系统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该大跨径斜拉桥前支点挂篮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提出了挂篮改造注意事项,为前支点挂篮改造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广西横县那阳大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模型从力学角度分析钢筋混凝土箱拱裂缝及病害产生的原因,探讨箱拱主拱圈病害产生的规律,为类似桥梁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广西兴桥的抗震设计为例,结合广西地震烈度分布情况,介绍了适应于广西梁式桥梁的主要抗震方法和具体设计措施,为广西梁式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拱架是有支架建造拱桥中必不可少的辅助结构,可保证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要求,并使成桥后拱圈的线性符合设计要求。当采用分环分段的施工方法建造箱形拱桥时,由于拱架与主拱圈的联合作用,先期形成的拱环与拱架之间存在联合作用,后续施工的荷载由已形成的拱环与拱架共同承担,从而减轻了拱架的负担,减小钢拱架的截面尺寸或其材料强度。文章以某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为例,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该桥两种分环浇筑方案的混凝土拱圈与拱架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深埋双线铁路隧道衬砌高水压分界值以及高水压作用下的衬砌受力状态,基于双线铁路隧道设计标准,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和分析双线铁路隧道衬砌在不同水压作用下隧道衬砌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双线铁路隧道衬砌的高水压分界值。研究结果表明:Ⅱ、Ⅲ级围岩条件下水压力在0~0.05 MPa(约等于隧道净高一半)和Ⅳ、Ⅴ级围岩条件下水压力在0~0.1 MPa(约等于隧道净高)范围内变化时,隧道断面安全系数基本不变。在Ⅱ、Ⅲ级围岩条件下,双线隧道的高水压第一分界值为0.08~0.20 MPa;高水压第二分界值可取为0.40MPa。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双线隧道的高水压第一分界值为0.12~0.35 MPa;高水压第二分界值为0.50 MPa。双线铁路隧道采用标准设计图进行设计时,能够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50 m,超过50 m的静水头,则需要优化断面。  相似文献   
10.
大轴重双线铁路路基结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物资流动要求的提高,重载铁路因其良好的运输能力被社会所青睐,然而用地矛盾限制了线间距的大小,为分析不同线间距对大轴重作用下路基结构的动力响应,借助轨道-路基模型,研究不同轴重、线间距和基床弹性模量下,路基结构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双线铁路线路中心线处基床结构动应力沿深度方向先对数增长,后线性减小;(2)动应力峰值主要与线间距和轴重有关,峰值位置深度主要与线间距有关而与轴重无关;(3)线间距小于4.4 m时,线路中心线处路基本体动应力大于轨道中心线处,对于线间距小于4.4 m的路基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线路中心线处动应力值;(4)基床表层弹性模量的衰减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