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216篇
综合类   343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52篇
综合运输   27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常英 《北方交通》2007,(10):17-19
通过多年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实践,阐述了山区公路路基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预测了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水土保持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舒潇 《汽车工程》1991,13(1):18-22,17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路客运在国民经济与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与前景,探讨了我国客车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需考虑规划条件、市政道路条件、地下管线资料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从可实施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比选来确定最优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设计方法过多考虑了控制因素,限制了车站建筑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工程四环路站为例,在充分结合周边控制因素及规划条件的前提下,提出车站与桥梁共建及附属一体化设计思路。结果表明:(1)地铁车站主体与规划公路桥在竖向可实现共建设计,平面上实现共路由;(2)不同建设时序情况下,将地块分段实施,可实现车站附属与地块深度一体化开发。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南缘是崩塌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灾害链的高风险区,而我国铁路缺乏应对堰塞湖灾害的经验。铁路灾后改建工程线路优化设计将产生直接减灾效益,而新建铁路在选线阶段就采取一些主动减灾策略,也是风险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此,以中巴经济走廊中拟建哈维连至喀什铁路Attabad堰塞湖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堰塞湖灾害特点,通过将改建工程分段设计,并对不同改建线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完成该段改建线路设计。基于上述工作,提出以有利地形控制溢流口开挖深度、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在离开湖区后集中展线尽快与既有线联接、有条件时可提高限制坡度等灾后绕湖铁路选线设计要点与高位选线、酌情预留提高限坡措施的条件、尽量不跨河等新建铁路减灾选线设计策略,希望为铁路应对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是高速铁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监测网的安装范围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运输安全,原铁道部运输局2010年颁布的《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方案》提供了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电网设置范围的计算公式。通过举例分析发现,当公跨铁立交桥与铁路线的夹角大于70°时,该计算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偏小,甚至还会出现负值的不合理现象,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计算公式进行修改完善。根据公跨铁立交桥与铁路线的夹角大小分(0,70°)、[70°,90°)、[90°,180°)三个区间进行讨论,并利用三角函数法,研究得出一整套新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表明,用新的计算公式得出的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电网设置范围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安全监控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遗传算法对公路工程工期成本优化问题进行探讨,给出利用遗传算法对整个问题的求解设计思路,在公路工程工期成本优化中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时染色体设计、优秀个体的充分利用以及遗传操作后不合理结果的处理提出解决方法,为今后遗传算法在公路工程进度优化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最后设计求解流程图。  相似文献   
8.
通渝隧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生  王新平 《公路》2004,(3):145-148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根据通渝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位移变形的特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预测其变形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部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特征和西部交通建设的特点,提出公路交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重点对西部交通建设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应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立“量化劳动”管理,主要是解决公路养护管理和养护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规范管理和效益管理的问题,它将克服存在养护管理体制中“凭感觉”管理的成份,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养护管理和养护作业相剥离的养护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