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64篇
综合类   204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全面论述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2.
MBR(Membrane Bioreactor)工艺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新工艺。此文就其在车站站房污水回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经济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MBR工艺比传统的中水处理工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刘立安 《北方交通》2012,(12):47-48
重点介绍了辽阳出口路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和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冲刷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它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原路材料进行材料组成分析,并且通过对几种不同配合比的冷再生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冲刷性能的初步研究,对二灰冷再生材料的性能做出了初步评价.二灰冷再生材料基本可以满足规范对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现场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根据泡沫沥青的性能指标确定了泡沫沥青的制备条件;根据国内对基层强度的要求和国外的规程,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间接抗拉劈裂强度试验,确定了最佳泡沫沥青用量,评价了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冒如权  王锋  吉雨冠 《船舶》2015,(6):80-85
随着舰船朝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舰船的发电机组数量和容量也急剧增大。为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营,船级社规范要求对发电机组进行负载试验和并联运行试验。新型发电机组负载测试兼码头供电双向变频电源不仅可用于船舶的发电机组负载测试试验,同时还可实现电能的回收利用,作为变频电源向系泊试验船舶提供电能,减少对船厂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就地热再生能直接在现场一次性完成路面修复,但因其材料组成和施工工艺复杂等极易出现混合料不均匀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尝试从集料入手,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截面的数字图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截面中所有新旧集料的细观结构;然后,采用环扇分割法将截面分成36个等面积区域,基于区域集料颗粒面积比和新集料颗粒偏离度分别提出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D和新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H;最后,通过改变RAP加热温度、RAP拌和时间、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与新旧料混合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分析均匀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环形分区结合OTSU阈值分割方法可准确识别沥青混合料截面图像中的集料信息,保留绿色通道的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灰度值的新旧集料;对试件截面均匀性的定性分析初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指标的有效性;RAP加热温度与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对D影响显著,RAP加热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对H影响显著;而且,随着RAP加热温度、新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的增加,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均匀性变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依托江西九景(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大修试验路工程,分析掺加水泥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机理,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讨,可为省内外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的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冷再生层厚度以及不同的残留层厚度和模量,建立路面结构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路面结构进行计算,得到残留层厚度和模量的变化与冷再生层层底拉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残留基层厚度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