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超高海拔区域驾驶人超车注视特性
作者姓名:汪帆  程慧婷  刘建蓓  李岩
作者单位:1. 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2.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04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0914);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YGY2017KYPT-01);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016BSHEDZZ13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821161011,310821161017)
摘    要:为获取驾驶人在海拔超过3 500 m的超高海拔区域超车过程中的注视特性,应用头戴式眼动仪在青藏公路展开了实车测试,监控并记录了驾驶人眼动行为数据。通过统计驾驶人在超车各阶段对各注视区域注视及视线转移时长,应用马尔可夫理论计算4个海拔范围内超车4个阶段在7个区域上的注视平稳分布向量,应用超车各阶段注视平稳分布向量间的相关系数评价超车模式的相似性,基于相关系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建立注视特性的关联指数,并用其分析超车各阶段及不同海拔下驾驶人注视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在超高海拔区域超车时,主要关注当前车道和目标车道,关注比例分别为61.8%和26.4%;超车4个阶段的关联指数分别为3.315,2.934,3.102和3.794,表明意图阶段的注视分布差异性最大,跟驰和返回阶段的差异性较小;初上高原驾驶人的平均关联指数是本地驾驶人的1.89倍,显示其更为谨慎,注视离散性更强;海拔超过4 400 m后,驾驶人注视特性的相关系数要比其他海拔段低39%,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超高海拔区域驾驶人主要注视当前车道,注视目标车道的比例小于平原微丘区驾驶人,体现出驾驶人未能全面关注驾驶环境信息。研究结果可作为交通设施设计优化、道路主动安全预防等研究的基础。

关 键 词:交通工程  注视特性  马尔可夫过程  注视分布模式  超车过程  超高海拔区域  关联指数  
收稿时间:2017-08-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路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