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不同年龄驾驶人疲劳特性
引用本文:裴玉龙,金英群,陈贺飞.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不同年龄驾驶人疲劳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18(4).
作者姓名:裴玉龙  金英群  陈贺飞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
摘    要:为研究不同年龄驾驶人驾驶过程中疲劳情况及疲劳累积速度,对比其疲劳产生与变化的差异性,获取不同年龄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设计自然驾驶试验,利用Physio生理多导仪采集脑电数据,并采用主观检测方法对驾驶人进行问询。应用MATLAB对采集到的脑电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通过积分获取各时段α波、β波和θ波的平均功率谱密度,进而求得脑电指标R_((α/β)),R_((θ/β)),R_((α+θ)/β)。利用SPSS将其与驾驶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判断,选取R_((α+θ)/β)作为驾驶疲劳表征指标。对各年龄段驾驶人的R_((α+θ)/β)进行均值化处理,并将其与驾驶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分析驾驶人年龄对驾驶疲劳累积速度的影响。对驾驶过程中各时段的R_((α+θ)/β)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结合主观问询结果确定不同年龄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和中年驾驶人在0~1.5h内疲劳累积速度相对缓慢,老年驾驶人较快;在1.5~3h内,青年驾驶人疲劳累积速度最快,中年驾驶人最慢;老、中、青年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分别为60~75,120~135,105~120min;不同年龄驾驶人其驾驶经验、体力和精力及外界环境干扰是影响疲劳累积速度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验证了采用R_((α+θ)/β)作为驾驶疲劳表征指标的有效性,有助于为不同年龄驾驶人安全驾驶时长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