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肝昏迷的发病机制及处理
引用本文:吴克利,段仲璧.肝昏迷的发病机制及处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77(2).
作者姓名:吴克利  段仲璧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吴克利),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段仲璧)
摘    要: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导致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者,称为“肝昏迷”或“肝性脑病”。这一征候群多与门静脉阻塞及门-体循环短路有关,故亦有“门脉系脑病”或“门-体性脑病”之称。肝昏迷病人有血氨增高和不增高两类,前者称为“氮性昏迷”,多见于慢性肝衰,如门脉性肝硬化等;后者称为“非氮性昏迷”主要见于急性肝衰,如暴发性肝炎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