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原状黄土损伤破坏过程的CT扫描分析(Ⅱ)
引用本文:雷胜友,唐文栋,王晓谋,戴经樑.原状黄土损伤破坏过程的CT扫描分析(Ⅱ)[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1):51-56.
作者姓名:雷胜友  唐文栋  王晓谋  戴经樑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结构所,安徽,合肥,230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揭示原状黄土硬化屈服破坏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原状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过程中的CT扫描.结合CT图像、数据与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原状黄土三轴试验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利用损伤理论解释了其硬化屈服损伤破坏过程。根据面密偏应力的变化特点,发现试样在剪切初期是一个弹性恢复阶段即无损发展阶段,随后的密度增长变快,黄土的原结构正式进入破坏阶段。变形达到12mm后的密度随变形的增长变慢,说明原结构基本破坏正在形成新的稳定结构。从偏应力与CT数变化曲线来看,后2个阶段随偏应力增大CT增大加速,说明在后面的剪切过程中,承载是依赖于材料的挤压导致密度的提高和截面积的增大而使强度保持持续增长。通过观察CT图像,发现在原状黄土的破坏过程中,小孔隙被压密变小,直至完全消失。大空隙的密实是由于土颗粒进入大空隙造成的。

关 键 词:黄土  结构强度  CT扫描  损伤变量
文章编号:1672-7029(2005)01-0051-06
修稿时间:2004年5月10日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