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苏州历史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协同发展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实证
引用本文:周珂慧,席广亮,张振龙.苏州历史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协同发展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实证[J].城市交通,2023(4):32-41+98.
作者姓名:周珂慧  席广亮  张振龙
作者单位:1.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移动互联网应用对城市日常生活服务供需匹配影响机理研究”(42071202);
摘    要: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4类不同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策略:依赖型应激发活力,实现导向化更新;压力型应避免过度开发,完善精细化设计;平衡型应研判定位,提升交通与功能的互适性;失衡型分为两类,针对节点失衡型建议提升业态丰富度以挖掘文化潜力,针对场站失衡型加强交通接驳一体化与互联互通水平。建议历史城区开发模式从公共交通导向开发走向公共交通引领城市更新提质,严禁大拆大建或一味提升开发容量;分层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等专项要求,从站域连通、非机动交通组织、指标补偿等方面制定保障政策,推动历史城区可持续协同。

关 键 词: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空间  “节点—场所”模型  TOD  TOR  苏州历史城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