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区空域结构调整对进场交通流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张洪海, 廖志华, 张启钱, 张翔宇. 终端区空域结构调整对进场交通流的影响[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6, 16(2): 100-108. doi: 10.19818/j.cnki.1671-1637.2016.02.012 |
| |
作者姓名: | 张洪海 廖志华 张启钱 张翔宇 |
| |
作者单位: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民航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0415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31366 |
| |
摘 要: |  根据终端区空域运行规则, 采用网络理论建立了终端区空域网络模型, 基于终端区航空器微观行为建立了空中交通流跟驰模型和等待模型, 基于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试验, 分析了不同入度分布的空域结构对交通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当密度小于等于0.075架次·km-1, 速度大于等于0.04 km·s-1时, 交通流处于自由相; 当密度为0.075~0.200架次·km-1且速度大于等于0.04 km·s-1时, 交通流处于畅行相; 当密度大于0.200架次·km-1, 小于最大密度时, 交通流处于拥塞相; 随着航班波作用的减弱, 交通流进入反向畅行相, 之后进入反向自由相; 当进场交通流分布一定, 入度值依次为2、3、1时, 交通流速度小, 密度大, 拥塞消散最慢, 入度值依次为3、2、1时, 交通流速度大, 密度小, 拥塞消散最快。 可知, 增大空域网络上游关键节点的入度, 使进场交通流提前完成汇聚, 有利于交通流快速运行, 增大交通流量; 减小空域网络下游关键节点的入度, 有利于交通流在达到拥塞相后快速完成消散。

|
关 键 词: | 空中运输 空中交通流 空域结构 跟驰模型 交通流相态 终端区 |
收稿时间: | 2015-11-21 |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