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PVCR术对伴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摘    要:目的 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不包含半椎体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 vertebal column 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年龄11~45岁,平均(18.9±8)岁;术前侧凸Cobb 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 角平均(80.6±29.2)°(42 °~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 个月、6个月、1年、2 年时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以及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 终末随访24 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开始逐渐恢复,但仍不及术前水平;术后1年,患者肺功能水平略高于术前,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6%的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MET评分较术前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胸片未见异常;术后2 年,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48±0.03)L、(33.67±0.49)%、(1.28±0.03)L、(31.53±0.41)%,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56±0.06)L、(42.05±0.38)%、(1.43±0.04)L、(39.32±0.40)%,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明显高于术前的基础水平( VC恢复17.1%, FVC恢复18.7%, FEV1恢复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术后肺功能参数变化率、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严重僵硬脊柱畸形的患者行PVCR术后,肺功能在2周内会明显下降,但是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术后1年肺功能逐渐回到术前基础水平,术后2年较术前会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术前表现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PVCR术后患者PFT在术后2年较术前有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并且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几乎所有患者术后2年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脊柱畸形;PVCR;肺功能

关 键 词:脊柱畸形  椎体切除  肺功能
修稿时间:2014/11/2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都市快轨交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都市快轨交通》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