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国外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情况,分析国内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市场潜力,给出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定义,介绍部分生产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企业及其产品,指出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瓶颈。可以为企业开发纯电动乘用车和国家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培祥 《运输车辆》2011,(17):38-40
近年来,当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疯狂蔓延时,多数商用车企业,特别是客车生产企业并没有自己明确的发展规划,随之而来的是纯电动客车遍地"开花",不过,这只能算是"昙花一现"。在实际运营中,纯电动客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中小城市先期投入的纯电动客车早已被束之高阁,当初高价购买的客车则成为"只能看、用不起"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3.
可以说,"PM2.5"正在成为时下多级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一个新的热词。但不论过去出于何种理由,今后如果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再提出将通过大力推广以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体的"所谓新能源汽车"来降低PM2.5的话——那又将是一种"借新词、赚由头"的外行话,一种很不科学的提法,一种片面的定式思维。这是因为,据悉当前我国电力的约75%来自煤电,而煤炭燃烧不仅产生大量的PM2.5,还产生大量的PM10及其他污染物;同时,如果加速并过快地消耗煤炭资源,不仅不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因为煤炭最易存储,且地下存储成  相似文献   

4.
看,未来     
就像是马车向汽车过渡的那个年代一样,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再一次出现了"能源选择综合征"。由于大家都不知道未来汽车的主流动力源是什么方向,所以大家都在押宝,其中很多汽车企业都押注纯电动车。比如这期杂志中的那辆捷豹I-pace,外形与F-pace颇有几分相似,但动力源可谓完全不同,一个是纯电动驱动,  相似文献   

5.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总结了如下特点:国外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主要用于结构复杂的四轮驱动纯电动汽车和轮毂电机纯电动汽车中。对于单电机驱动的纯电动汽车,通常由电机控制器代替整车控制器实现控制功能。在国内市场没有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整车控制器停留在试验室研发阶段。本文可为企业开发出口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和国家制订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金 《人民公交》2015,(11):63-63
广汽比亚迪将持续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号召,进一步贯彻落实广州新能源发展战略部署,争当转型升级的领跑者。10月16日,广州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举行了产品下线暨交车活动。首辆纯电动客车在比亚迪广州从化新工厂正式下线,随后生产的客车将在广州投放。据了解,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项目总投资30亿元。  相似文献   

7.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代用燃料汽车是人类解决大气污染和能源短缺危机的主要途径。文章以汽车行驶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在满足国家标准对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对驱动电机、减速器及动力电池等重要零部件的参数进行选择匹配设计;同时也根据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各主要零部件的技术参数,计算整车动力性能指标。为企业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车型中,除了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在"创新·未来"的主题下纷纷推出各自新开发的零排放的新型纯电动车之外,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绝大多数车型的原动力装置仍然还是传统的燃油动力装置--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成为主流,它们依然承担着全球"节能减排"的主力军,汽车业内人士始终十分关注它们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9.
单从环保方面来说,纯电动车无疑是最优秀的,但是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以及自身续航里程有限等因素依然制约着纯电动车的发展,而单纯的混合动力车型在控制CO2排放方面能力有限,于是一种名为"PHEV"的车型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辰巳 《车迷》2022,(1):26-29
在骨子里天生就是改良而非革命的日本人看来,下一种单一动力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还未到来。在此之前,他们依然会持续多元化的动力系统路线。所以,无论是丰田、本田还是日产,他们都是秉承着燃油、混动和纯电并行的方案,而且在混动和纯电之间,他们优先推广的一定是混动车型。这是由国情+民族性格决定的思维定式。那么,这种思维定式是不是意味着日本车企会在纯电动的大潮之下落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日本车企到底会站在技术思维一边,还是站在产品思维一边。  相似文献   

11.
卫东 《汽车与运动》2022,(10):22-27
测试地点:中国·北京全新EQE结合轿跑身姿与轿车实用性,开创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细分市场,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面电动”道路上的全新里程碑进入2020年后,新能源车发展突然提速,国际大品牌新能源车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作为不断摸索中前进的新能源车,国际大品牌已经开始和造车新势力开展激烈竞争——到底消费者需要怎样一款纯电豪华轿车?当驾驶完梅赛德斯-EQ品牌首款基于EVA纯电平台正向研发的国产车型EQE也许会获得更明确的答案。最近开了不少国际大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纯电动车,它们都以各种各样的新思维、新设计感染了我.  相似文献   

12.
比亚迪进取     
<正>客车之外,进取的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还有着更广阔的目标。2014年,在仍未摆脱疲态的商用车市场中,"新能源"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增长点。工信部12月3日发布的国内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国内纯电动商用车生产7 363辆,同比增长188%,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9 949辆,同比增长245%。在新能源客车长期发展方向——纯电动客车市场,一个已经广为人知但在领域里尚属新晋的企业无疑会成为销量冠军,它就是比亚迪。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交企业对于纯电动城市客车性能的关注点,提出以能耗、续驶里程、动力性、噪声4个方面的5个指标进行测试评价,对不同生产企业的10款车型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培祥 《商用汽车》2011,(17):38-40
近年来,当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疯狂蔓延时,多数商用车企业,特别是客车生产企业并没有自己明确的发展规划,随之而来的是纯电动客车遍地"开花",不过,这只能算是"昙花一现"。在实际运营中,纯电动客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中小城市先期投入的纯电动客车早已被束之高阁,当初高价购买的客车则成为"只能看、用不起"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来自北京各地区的120名市民参加了由《北京晚报》汽车周刊主办的"触电尝鲜"活动——第一次试驾和体验新能源车,反应热烈,不少市民试驾后还决定参加新能源汽车购买指标申请。主办方为本次活动安排了"最全"的试驾车型阵容——纯电动车中既有北京本地生产的北汽E150 EV,又有续航里程长达300公里的比亚迪e6,还有补贴后价格只卖7万多元的江淮iEV4。另外,混合动力车型中的雷克萨斯T200h、凯美瑞尊瑞、比亚迪泰等也一一到场,几乎囊括了目前在北京市场在售的大多数纯电动、混动车型。超过30公里的试驾里程,加上场地试驾,让所有的市民充分体验新能源车的各种优劣。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侧偏检测笔者认为目前使用的"侧滑"一词不妥,因为在此项检测中不应引入滑动的概念。对车轮来说所谓的"滑"是轮胎接地面与路面产生相对滑移。"侧滑"应该是指车轮相对路面侧向滑移。实际上在汽车无制动且纯滚动的情况下,轮胎接地面积始终紧贴路面,二者并无相对滑移。那么汽车侧偏是如何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部分纯电动客车生产时的整车性能调试依赖技术开发人员,非常不利于纯电动客车的批量生产。本文详述一种能够对纯电动客车进行快速调试和在线诊断的系统,有利于纯电动客车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8.
市场     
《商用汽车》2014,(9):16-20
大金龙举办纯电动通勤车免费体验活动 4月14日,一辆车身印有绿色飘带和"纯电动通勤"字样的大金龙客车从厦门海沧公交总站缓缓驶出,为期4周的以"美丽厦门,金龙领航"为主题的纯电动通勤车免费体验活动由此拉开序幕。此次体验周期为4月14日至5月9日,活动发布后,广大市民通过大金龙官方微信、微博平台踊跃报名,最终有35名市民参与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说起纯电动车,感觉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何为"冰"?市场如"冰"。这不,北京的纯电动车摇号结果刚出来,人手一个指标还有富余,根本就不用摇。为啥,愿意买的人太少。那何为"火"?那就是关于纯电动车的话题火。频繁的政策出台、各种预测展望,不亦乐乎。我们也凑个热闹,说一个可能已经有人讨论过的话题:对于纯电动车市场,政策到底该怎样引号?注意,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市场,而不是行业。也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纯电动车市场该如何拉动。至于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提高纯电动的技术,不在讨仑之列。  相似文献   

20.
汽车轻量化,是指从汽车整体的安全性能和车身结构强度出发,尽可能减轻汽车车身重量,从而达到提高整车性能、增加续航里程的目的。作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在生产制造中的轻量化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主要阐述了以铝合金为代表的轻量化材料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并介绍了几种新型连接技术的特点,以对国内纯电动汽车轻量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