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效慈  张军 《船舶力学》1999,3(6):29-35
本文介绍了在小型循环水槽中进行的两维翼水致振荡显示实验。流态显示以PIV技术为主,辅以染料示踪技术。试验说明了PIV技术可以应用于被动振动非定常复杂流场的测量中,并对两维翼流体旋涡诱发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崔昌盛  高波  余猛 《船电技术》2009,29(9):59-61
本文提出了某型双极性堆式电池流道流阻计算的一种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使用迭代计算方法并引入由试验结果获得的修正系数编制程序就可计算出不同流道尺寸参数下的流道流阻。这样在流道设计过程中,只需先通过程序计算出符合流阻要求的流道参数,然后按照参数制作模型进行流阻测量的验证试验即可,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3.
楔形体入水初期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VOF方法对楔形体入水初期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并与楔形体入水初期流场PIV试验结果及高速摄影流态显示试验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水下流场的流态与PIV试验结果一致,自由面形状与高速摄影试验结果一致,贴近物面有一股向上的射流,速度很高。本数值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水下速度场、捕捉自由面形状,并能模拟入水喷溅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雷诺(Reynolds)方程进行简化得到二度恒定非均匀流运动方程。考虑到非均匀流垂线剪力分布与均匀流不一致,将其差值称附加剪力。应用布辛涅斯克(Boussinesq)假定,最后获得二度恒定非均匀流垂线流速分布公式。计算与水槽试验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周利兰  高高 《船舶力学》2013,(3):249-256
文章将势流理论方法与波谱分析方法相结合,对浅吃水中高速排水型船舶的尾浪进行了数值计算,采用势流理论方法对船舶近域的波浪进行计算,将获取的部分波高数据(或试验数据)作为已知数据,采用波谱函数法进行分析求解,获取波幅谱函数,从而求解远域船舶的尾浪.文中采用试验数据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吻合较好.同时结合船模试验结果,探讨了水深、浮态等对单、双体船船舶尾浪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低尾浪船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试验水池造流剖面流速分布,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试验水池主体的造流剖面进行二维模拟和三维模拟。结果显示,射流倾角与流道高度对试验区水流流态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分层开启流道和不同流量配比工况可分段满足工艺指标要求的流切变,且横向水流的偏差不大于10.0%。二维模拟和三维模拟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趋势基本相同。因此,二维模拟可用于前期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7.
绕船体自由表面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采用RANS方程和VOF算法数值模拟了系列60粘性自由面流动,比较了幂指数律,二阶迎风,QUICK格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详细给出了波形,阻力,伴流等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及其它计算结果比较显示本文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用于船型性能分析和优化。  相似文献   

8.
某热力系统中蒸汽阀动态流阻特性对其总体性能设计十分关键。由于该蒸汽阀结构特殊、流速高,无法借鉴一般蒸汽阀门的流阻特性,且仿真分析难以获得较准确的数值,需进行试验研究。基于蓄热器放汽过程流量计算原理,建立了蒸汽阀动态流阻特性试验研究的一般原理、试验分析数学模型等试验研究方法,并通过多工况动态试验验证,获得了本蒸汽阀的动态流阻特性,为该热力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该试验研究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类似蒸汽调节阀的动态流阻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船舶前置导管流态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Fluent 6.0软件计算和分析了船舶螺旋桨前置导管的平面流流态.比较了安装前置导管前后船体艉部流态,发现安装后流态发生了改变,旋涡大幅减少,流速显著增加,伴流不均匀性减小.用数值方法再显了现有模型试验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影响船舶定位和导航的流态是水文航海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同行对此作了不少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川江为背景,着重对泡水、漩水、含沙水流等流态进行初步的数量分析,提出船舶的机动性能、航速是克服不良流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船舶在冰区航行时,存在冰晶颗粒混合海水流入船舶冷却系统现象。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建立适用于海水-冰晶两相流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相间传热传质模型对海水-冰晶两相流在水平直管内流动及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冰晶颗粒流动过程中,在管道上部位置R=8~10mm处冰晶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且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大;当入口含冰率(IPF)为4%时,冰晶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管道中心轴线上方。当入口速度为1.0~3.0 m·s-1,含冰率4%~30%时,局部传热系数随入口速度及含冰率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实际声强测量大多是在流动环境条件下进行,因此湍流对声强测量的影响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工程实用问题.文章结合声强和湍流边界层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对流动条件下的声强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导出了由湍流边界层引起的声强的具体表达式.应用Corcos建立的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模型,对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诱导的声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分析了测量传感器间距、马赫数等对声强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粗砂水力输送多峰阻力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实验中发现的一种挖泥船管道水力输送粗砂阻力特性的新类型——多峰阻力特性,而现有理论根本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应用两层模型方法,对出现多峰阻力特性的管道水力输送粗砂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多峰阻力特性与内部流动分层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多峰阻力特性的出现,是由于管道内部流动结构特性,如上下两层分界面位置、两层浓度差、速度差等,随着浆体水力输送平均速度的变化,出现了增减交替而非单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段塞流是混输管线流动保障中遇到的最严重问题之一。随着水深加大,其严重性也随之增加,影响到下游工艺设备的正常操作,甚至引起生产关断,因而在制定油气田前期开发方案时须要统筹考虑。分析了段塞流的产生机理,并分项阐明生产段塞、地形段塞和清管段塞等管线的段塞流情况,以及为降低段塞流对生产设备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根据南海某项目具体情况,利用OLGA软件进行分析,对各种工况下的段塞流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及泥沙运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国良  S.K.Tan 《水道港口》2006,27(3):137-141
通过水槽实验探讨了在饱和来沙条件下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包括不同薄板高度、与水流不同夹角的安装方向等情况下,单个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结构、泥沙运动规律、底部薄板的导沙特性及其附近的冲淤现象,以及底部薄板群体的导沙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验使用的薄板的长度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过短的薄板实验根本观察不到薄板前冲刷沟内的沙波运动,而该沙波运动严重影响薄板的导沙效应。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结构具有强烈的三维特性,流场复杂,对于一定的薄板,水流夹角、沙波的运动是影响薄板的导流导沙促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讧维非定充模型计算8缸中同中的流量误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减小流量误差的有效措施,使性能模拟计算程序在计算8缸中速机性能时基本上达到一平衡,流量误差在2%以内。  相似文献   

17.
弯道水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阳 《水道港口》1991,(4):25-33
本文提出一种弯道水流的三维数学模型,该模型以N—S方程为基础,对弯曲段采用园柱坐标形式的方程,方程中的压力项采用静压假定作近似处理,紊动粘胜系数利用Prandu混合长紊流模型来确定。本模型能较好地再现实际流场的主要特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丁坝回流长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丁坝下游水流断面突然放大,水流分离,形成狭长的回流区,根据水流分离区局部水头损失的包达(Borda)公式,并仿沿程水头损失的达西(Darcy)公式,可获得非淹没丁坝回流长度的计算公式,用矩形水槽和抛物线形河底的水槽试验资料检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浮筏系统结构参数的功率流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浮筏系统已经大量地应用在舰船动力装置的减振降噪中,本文介绍了一种浮筏系统功率流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法,将浮筏系统离散为一个个有限单元的集合,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求得系统在所要求的激励点和基础响应点之间的功率流对给定参数的灵敏度。为浮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叶轮进口上游的预旋流动是影响流体机械水力及空化性能的重要因素,主要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对半开式径向叶轮上游的预旋流动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转速和流量工况下的PIV试验结果,发现在叶轮上游吸入管内均存在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的预旋流动,且偏离设计工况越远、距离叶轮越近、其预旋速度相应也越大。同时,叶轮旋转的影响还可通过流道向上游传播,继而在吸入管内诱导产生涡量场。因此,有必要基于RANS方程组及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叶轮全流道三维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结合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可发现吸入管内部预旋流动主要为沿旋转方向的周向流动,而沿半径方向的径向流动很小,且径向速度在数值上要比周向速度小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