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依托新津河大桥抗震设计工程实例,阐述了减震和隔震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先后提出了盆式支座+摩擦摆支座方案和盆式支座+摩擦摆支座+黏滞阻尼方案,并用Midas Civil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表明:对于中小跨度多跨连续梁桥,摩擦摆减隔震可以有效降低下部结构的地震内力响应,使得桥梁的主要构件在大震作用下仍保持弹性。然而,隔震桥梁在地震作用下支座位移往往较大,因此在隔震设计中增加了黏滞阻尼器,并选择了恰当的设计参数,计算表明使用黏滞阻尼器支座后位移响应降低明显。综合计算结果表明:摩擦摆支座配合使用黏滞阻尼器,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减震、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软基桥台位移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土地基中,因台位移赞成的桥梁破坏比较突出,本文针对连云港市高等级公路某些已建桥梁桥台位移产生的病害进行分析,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隔震桥梁结构的简化反应分析及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规则隔震桥梁结构简化为2自由度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一步将以隔震模态为主的2自由度隔震桥梁结构简化为双线性的单自由度隔震系统,考虑了隔震支座的双线性特性,并计入了隔震支座下部结构质量及墩柱粘滞阻尼比等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力学模型,重点讨论了隔震支座的剪切位移延性、硬化刚度比、隔震桥梁结构的质量比、隔震模态周期、墩柱周期及其粘滞阻尼比等参数对隔震桥梁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对隔震支座设计参数的选取给出了合理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跨径为(62+100+62)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两种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反应谱法分析了该桥在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地震响应,讨论了大跨桥梁在安装粘弹性阻尼器前后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在大跨连续梁桥中设置粘弹性阻尼器能有效控制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减小桥梁墩底内力、墩顶与梁体相对位移,其减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反映在役桥梁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板梁桥的模型修正方法.假设铰缝相对位移与铰缝剪力成正比,并将铰缝刚度、板梁抗弯刚度和板梁抗扭刚度均作为未知量进行修正.基于板梁边实测位移建立位移方程,并采用QR分解法得到矛盾方程组的最优解.模型考虑了多个静载试验工况、多个荷载及荷载偏心的特点,可以直接应用于桥梁荷载试验.对有防撞护栏和有损伤的板梁桥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板梁有较大损伤,还是有复杂附属结构,该修正方法均可给出准确的修正系数;试验应尽可能采用多个试验工况,并将荷载布置在被测试的铰缝和板梁附近.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2):110-111
分析了桥梁结构减震设计方法的重要性和设计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设计方法应用问题的控制措施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要想使桥梁结构不受地震问题的影响,可通过粘滞阻尼器、抗震滑动摩擦支座以及铅芯橡胶支座来实现控制。  相似文献   

7.
以某高墩上承式变高度钢桁架桥为工程背景,探讨了大震作用下墩梁固结、墩梁固定、墩梁间设置阻尼器3种模型对高墩大跨钢桁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设置阻尼器的减震模型在墩底横、顺桥向内力及墩顶位移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为今后该体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某跨海大桥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桩-土效应,研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阻尼器的阻尼比与阻尼指数之间的关系。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非 线性阻尼器最优阻尼系数,提出一种阻尼器参数优化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当桥梁设置线性黏滞阻尼器时,体系的最优阻尼比近似等于0.5,与不设置黏滞阻尼器且阻尼比为0.05 时的耗能能力近似相等;当阻尼器为非线性时,随着阻尼指数的增大,最优阻尼系数逐渐减小,结构位移逐渐增大;非线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优于线性阻尼器。这种阻尼器参数优化的新方法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计算时间,而且可以直接得到最优阻尼系数和最优阻尼比。  相似文献   

9.
针对桥梁运营中经常出现的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问题,从设计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桥梁细部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江苏省内某高速公路全线桥梁的定期检查,该文总结了空心板梁桥铰缝破坏的一般特征,从设计、施工和材料自身特性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铰缝破坏的成因;然后探讨了铰缝破坏对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文章最后对铰缝破坏的若干维修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铰缝破坏的处治对策并阐述了施工工艺、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