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水二维对称式布置两成分锚泊线时域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作业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锚泊定位系统由锚链或锚索等成分进行约束,由于锚泊线的几何非线性,外界环境作用力的非线性和系泊浮体的运动的非线性给锚泊系统的回复力和位移的计算分析带来困难。此外,多种材料成分组成的多成分锚泊线的使用在推动了锚泊系统的深水应用和发展的同时也给锚泊系统的设计带来困难。本文采用设计波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进行两成分锚泊线的动力分析,考虑导缆孔处系泊结构物运动的影响。并将结果与单一成分锚泊线计算结果作比较分析,得到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
依托南海近岛礁地形,设计了一套悬链线式平台锚泊定位系统。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锚泊系统的定位能力。试验模拟了各种风浪流等海洋条件,详叙了模型试验的具体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的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差异的原因,以期较为准确地预报该半潜平台作业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同时也验证了所设计锚泊系统的可行性,为今后新平台和新锚泊方式的开发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船舶锚泊区域检测直接影响船舶停靠的安全性,由于船舶锚泊区域环境的复杂性,当前船舶锚泊区域检测系统无法准确实现船舶锚泊区域检测,为了提高船舶锚泊区域的检测精度,设计了船舶锚泊区域检测的人工智能系统。首先分析当前船舶锚泊区域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找到当前系统存在的缺陷,然后分别采用灰色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组成的人工智能系统对船舶锚泊区域进行自动检测,最后采用具体应用实例分析了船舶锚泊区域检测的人工智能系统性能,结果表明,本文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船舶锚泊区域检测,船舶锚泊区域检测误差控制在船舶停靠安全的范围内,而且加快了船舶锚泊区域自动检测速度,是一种精度高、效率高的船舶锚泊区域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现有的节能方法,提出在渔船锚泊时应用潮流能发电技术.研究设计了潮流能发电系统中的水轮机、发电机及调节器.这一设计解决了渔船在锚泊时用传统柴油机做原动机供电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一些锚泊船用蓄电池来维持供电时供电时间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一座工作水深1500m半潜式平台的悬链线锚泊系统为基准,分别以静回复力刚度和锚泊阻尼为等效原则,设计了四组参照锚泊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分段外推法计算锚泊的静回复力刚度;利用准静定计算方法,根据锚泊系统由于上部浮体运动而产生的能量耗散原理计算锚泊系统阻尼。在时域范围内分别计算了半潜式平台在以上五组锚泊系统下的运动响应。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静回复力刚度和锚泊系统阻尼水平对半潜式平台低频和波频运动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内外关于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锚泊系统研究现状,介绍了锚泊系统的组成,结构形式的分类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综合国内外关于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锚泊系统的实例,丰富了锚泊系统的设计基础知识,有利于掌握国内外关于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锚泊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关于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锚泊系统研究现状,介绍了锚泊系统的组成、结构形式的分类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综合国内外关于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锚泊系统的实例,丰富了锚泊系统的设计基础知识,有利于掌握国内外关于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锚泊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深水锚泊的新概念与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为首届国际深水锚泊系统(概念、设计、分析和材料)会议的综述,重点对于立管式锚泊系统、吸力式沉箱锚和合成锚缆进行了讨论,并概述了锚泊的大型海洋浮式开发系统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数值模拟与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受限于内河航道相对狭窄的通航条件和日益增多的穿江管线带来的复杂水域环境,部分趸船无法采用常规锚泊定位方式进行定位。本文依托汉江某斜坡码头工程,提出了三种趸船非锚泊定位方式,经充分分析论证选定了混凝土沉锤定位方案,为类似码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洋平台需要通过锚泊系统长期锚泊于使用固定地点,来削弱外部环境载荷的作用。针对菱形式风电运维生活平台特点及黄海海域特定的海洋环境,根据设计要求,对菱形平台锚泊系统选型,分析环境载荷,提出四种系泊布置方案,给出四种系泊布置方案导缆孔位置坐标,运用静力分析的方法确定锚泊参数,得出四种方案锚固点位置,初步确定两种锚泊系统方案,对初定的两种方案锚泊线张力进行研究,最后统计分析校核锚泊线张力以得到最终的锚泊方案。并提出锚泊系统设计进一步的优化方法,为今后相关平台锚泊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点系泊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及其系泊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理论方法研究多点系泊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及其系泊力,建立了多点系泊船舶在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和系泊力的计算模型和求解方法,提出了带浮筒的链系的特性计算方法。采用时域计算解决链系的非线性问题。通过模型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开发了可供工程计算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2.
铺管船锚泊定位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铺管船锚泊定位系统的结构和它在海洋中的受力情况,研究了锚索悬链状态的特性.提出了锚泊定位系统的二次规划优化算法.目标函数定义为受力锚索的拉力的两两水平力差的平方和,受到线性等式或不等式锚索拉力的约束.求解采用Lagrange乘子法或凸二次规划的互补主元法.用面向对象的VC++工具开发了锚泊定位系统软件.对某铺管船的锚泊定位系统实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满足环境力条件下锚索所承受的力和锚点位置,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3000t铺管起重船铺管作业时锚泊定位系统的复杂性及强非线性问题,采用准静力法将铺管作业时变连续的锚泊定位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离散确定时不变的锚泊定位系统,然后对每个离散后的锚泊定位系统作时域动力分析,并将铺管线作为附加的锚泊线处理,此法是比较有效且合理地设计铺管船铺管作业时锚泊定位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辉  方磊  于涛 《水运工程》2019,(S2):46-49
为满足国内首次研发的深层搅拌船的锚泊定位精度,充分考虑作业条件和工作效率,开发出一套全新的自动锚泊定位系统。将模糊控制与状态机控制思想相结合应用于锚泊定位系统,对船舶的当前状态进行模糊控制,状态机将锚泊定位过程划分为若干状态,不同状态采用不同的控制参数,保证船舶快速和精确地定位。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单铁兵 《船舶》2019,30(3):1-10
对大型浮式平台与供应船之间的旁靠带缆系统进行选型设计,同时开展两船旁靠作业时耦合响应特性的水池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两船体六自由度的相对运动特点、旁靠系泊缆的受力以及护舷的挤压应力随风浪流角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两船在纵荡、横荡及首摇这三个低频方向的相对运动幅度较小,一般不会成为制约旁靠卸载作业的控制因素,但另外三个波频方向运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不受旁靠缆绳的约束,是影响旁靠作业窗口期的重要因素;缆绳张力和护舷挤压力对来流角度较为敏感,且供应船处于上风位时,缆绳的张力、护舷的挤压力比其位于下风位有明显增大,建议供应船尽可能位于浮式平台的下风位旁靠作业。  相似文献   

16.
韩凌  杜勤 《船海工程》2007,36(3):82-86
针对目前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向深海发展的趋势,对深海半潜式平台的锚泊系统的布置方式、所采用锚泊线材料和锚设备,以及模型试验和静、动力、耦合计算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介绍,为我国今后深海油气平台锚泊技术开发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系泊系统的时域仿真及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度  张宁  马骋  张纬康 《船舶力学》2005,9(4):37-45
应用时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系泊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三阶操纵运动方程为基础,引入定常的风力、潮流作用力和二阶波浪力,建立了系泊系统三自由度的运动微分方程。在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泊系统的多自由度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在风浪流联合作用的情形下,对一艘单点系泊油轮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研究。以潮流速度和系缆程度为分岔控制参数,在参数平面上给出了局部分岔集。研究表明,系泊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在仿真过程中观察到了吸引子的共存和Hopf分岔。局部分岔集将参数平面分为3个系统动力学行为本质不同的区域。极值系泊力水平与系泊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单点系泊船舶而言,顶风顶浪顶流的状态并不一定是最为危险的工况。局部分岔集的确定为系泊系统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is review presents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state-of-the-ar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modeling,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ruster-assisted position mooring (TAPM) systems. The survey serves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exploring automatic control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solutions proposed for TAPM systems. A brief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mooring systems is given. The kinematics and a simplified kinetic control-design model of a TAPM system are derived in accordance with established control methods, including a quasistatic linearized model for the restoring and damping forces based on low-frequency horizontal motions of the vessel. In addition, another two mooring line models, i.e., the catenary equation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are presented for the purpose of higher-fidelity simulations. The basic TAPM control strategies are reviewed, including heading control, surge-sway damping, roll–pitch damping (for semisubmersibles), and line break de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Details on the concepts of setpoint chasing for optimal positioning of a vessel at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balancing the mooring force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loads and avoiding mooring line failure modes. One method for setpoint chasing is the use of a structural reliability index, accounting for both mean mooring line tensions and dynamic effects. Another method is the use of a lowpass filter on the position of the vessel itself, to provide a reference position. The most advanced method seems to be the use of a fault-tolerant control framework that, in addition to direct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in the mooring system, incorporates minimization of either the low-frequency tensions in the mooring lines or minimiz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indices for the mooring lines to select the optimal directions for the setpoint to move. A hybrid (or supervisory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is also presented, where a best-fit control law and observer law are automatically selected among a bank of control and observer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ea-state and automatic switching logic.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对系泊配置的最新要求以及这些新要求对客滚船的主要影响,在原系泊配置的基础上总结了新规范对其产生的影响及需要修改的内容.文章可为后续船的设计提供依据,为船厂掌握修改的工作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新型多筒式浮式钻井生产储卸油轮(FDPSO)的系泊系统及其动力响应特性,评估其系泊系统的疲劳性能,针对新型FDPSO的总体布置,以中国南海1 000 m水深为背景,设计新型储油装置的系泊系统,研究系泊点和导缆孔、系泊缆布置及系缆的结构形式。考虑腐蚀和南海风浪条件,计算系泊系统的动态响应,校核系泊系统的强度,计算系泊状态FDPSO的运动响应和系缆张力。考虑南海西沙波浪分布,采用S-N曲线以及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并采用雨流计数方法,对系泊系统进行疲劳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多筒式FDPSO的系泊系统能够满足作业定位的要求,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风浪作用,疲劳寿命大于设计寿命的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