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关门声品质主观评价维度进行解构,将关门声的主观感知细分为总体响度、厚重感、紧凑感、精致感4个维度,并采用语义细分法结合等级评价法进行关门声品质的主观感知评价。进一步对声品质评价的大量客观参数进行主客观关联性分析,找到了与关门声品质4个感知维度相关性在0.9以上的对应客观量化指标,分别为峰值响度、低频能量、响度特征谱包络和平均尖锐。结合某乘用车关门声品质的优化案例,对提出的主客观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可以全面表达人对关门声品质的主观感知评价,在车门声品质开发过程中能较准确地诊断问题,对汽车关门声品质的评价与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基于客观指标的噪声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车型的开发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客户的主观感受。在评价噪声的过程中引入基于主观评价的声品质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语言清晰度、响度及尖锐度3个声品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对4辆不同品牌排量为1.3L的两厢乘用车进行车内匀速噪声测试,并进行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基于主观的噪声评价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车辆的噪声水平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汽车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并对纯电动汽车在匀速及加速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在参考语义细分法(ASDM)的基础上结合区间灰数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评审员以某一基准样本作为参考,采用模糊打分方式对车内噪声样本进行主观评价,以灰色关联度作为评分者信度来筛除无效评分,提出了一种区间灰数的确信度参数,作为计算分数权值的重要指标,以求得各个样本的综合评分结果。通过与传统语义细分法(SDM)以及ASDM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的方法能在保持相同工作量的前提下,更准确地反映人对汽车车内噪声的主观感受。并采用该方法对3款不同定位的纯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品质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对比分析了3辆车的声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声品质已成为汽车噪声开发中一个重要课题。在声品质研究中,顶盖雨水敲击声渐渐受到关注。从实际开发中的问题出发,分析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的特点,然后取长避短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雨水敲击声品质评价方法。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雨水敲击工况下语音清晰度、响度和主观评价均值的拟合公式。分析问题并实施阻尼方案,客观数据的分析结果佐证了主观评价的可靠性,方案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23辆乘用车的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的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对车内声品质采用等级评分法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各噪声样本的心理声学参数和非心理声学的客观参数,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声品质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响度、线性度和粗糙度是影响听众对全油门加速噪声主观感受的最重要的因素,模型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试验结果相关系数R~2为0.853,预测值与主观评价实测值吻合度较高,所建立的声品质评价模型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支持向量机在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汽车加速时车内声品质进行预测。以噪声样本的响度、尖锐度、粗糙度、AI指数等客观评价参量作为输入因子,主观烦躁度评价结果作为输出因子,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了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的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预测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客观评价参量与主观烦躁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以乘用车车窗升、降时的驾驶员处双耳声信号为对象,引入综合评价指标心理声学烦躁度,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出影响声品质的关键客观参量。采用参考语义法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完成了数据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观评价试验结果与客观评价结果一致,影响车窗玻璃升降声主观感受的主要因素为抖动度、双耳响度和尖锐度。研究结果验证了基于心理声学烦躁度进行声品质客观评价与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以10款具有不同关门声品质感的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语义细分法、成对比较法的主观评价试验结果和心理声学客观参量(尖锐度积分、响度能量比、响度能量变化率、响度变化时间)建立了主、客观预测模型,为了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将评价模型分为"豪华感"和"时尚感"两类。将该模型与传统多元回归映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样本内预测精度最大提升18.5%,样本外预测精度最大提升40.3%,基于风格类型划分的关门声品质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同型号轮胎的不同花纹特征,在半消声室内测得若干测点的车内噪声信号.研究了噪声声品质客观评价参量,包括响度、尖锐度、粗糙度和语音清晰度,并给出了其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花纹轮胎的车内各测点的声品质客观评价参量,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车速降低,各项评价参量均有改善;在被测的6种轮胎中,Ⅳ号轮胎的各项声品质参量相对较好,其花纹的主要特征是横向沟槽窄,而花纹块体积小.  相似文献   

10.
以从4辆家用轿车采集的雨刮系统8个噪声样本为试验对象,由人耳主观分辩出能够描述雨刮系统运行状态的3种主要的感受噪声成分,即电机声、换向声和刮刷声,并分别采用成对比较法和参考语义细分法对雨刮系统噪声和这3种成分噪声的烦恼度进行了主观评价。通过各噪声成分频带范围的分析,对其进行了频率截取和滤波处理,并计算了处理后的客观评价参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3种成分噪声的声品质客观评价模型,并最终建立了以3种成分噪声的烦恼度值来表征雨刮系统噪声品质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预测雨刮系统噪声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汽车关门声声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A计权声压级时频特性的汽车关门声品质评价方法,建立了Zwicker瞬时响度与时变响度、Moore瞬时响度与时变响度和尖锐度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型对汽车关门声品质评价的适用性;最后建立了以A计权声压级时频特性、尖锐度和瞬时响度为指标的汽车关门声品质评价方法,并通过对两个关门声样本的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对某轿车换装不同型号轮胎,在消声室转鼓上进行滑行工况下的车内噪声测试.对采集到的驾驶员右耳噪声进行了声品质分析,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响度、尖锐度和语音清晰度等心理声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雨天行驶时汽车的声品质,对风雨场中汽车乘员舱气动噪声信号进行声品质客观参量计算和主观评价,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采用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IWOA-BP)算法,以响度、粗糙度、抖动度、语音清晰度、语言干扰度和声压级6个客观参数为输入,以主观评分作为输出,建立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鲸鱼优化算法-反向传播(WOA-BP)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P、WOA-BP、IWOA-BP算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28.33%、6.35%和2.82%,证明了基于IWOA-BP算法建立的风雨场中汽车乘员舱气动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稳态信号声品质进行了分析,并以声压级、响度、尖锐度、语音清晰度、波动度、粗糙度和音调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声品质评价体系.采用分组成对比较法进行了主观评价,通过Bradley-Terry算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优化处理,分别搭建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MPGA-RBF预测模型,通过预留的检验样本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汽车车内噪声评价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上只用A计权声压级对车内噪声进行评价有很多不足,不能反映人们对噪声的主观感受。文章对人耳生理基础及心理声学进行了研究,引入了响度这一心理声学客观参量对车内噪声进行评价。对响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Zwicker响度计算模型,并用Matlab实现了其计算。选取一段纯电动汽车在加速工况下的声音样本进行计算并与Head Artemis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很小,证明了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从整车动力性、传动系耐久性和舒适性三个方面确定了搭载AMT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换挡品质的评价指标。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模式切换与换挡品质的客观评价模型。将客观评价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了各个评价指标对客观评价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AMT换挡品质评价指标选择合理,所建立的评价模型与主观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客观有效地评价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AMT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简化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客观评价模型,从物理声学和心理声学角度出发,针对10辆典型乘用车,在精密级整车半消声室内进行了车内噪声测试,得到指定测点在多个稳态工况下的噪声信号,使用以多项式核函数为基础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1维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客观评价特征降低至4维,包括尖锐度、粗糙度、清晰度指数和优先语音干扰级,并得到了所提取的主要客观特征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的变化规律:当发动机转速达到1 800 r/min附近时,尖锐度和优先语音干扰级出现峰值,粗糙度和清晰度指数出现局部极小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双耳听觉测量系统对不同车型、不同速度下的车内噪声进行了试验,并采用成对比较法和语义细分法对车内噪声的声品质进行评价,同时还用语义细分法对车的豪华感和运动感进行评价,得出了在怠速下声品质偏好性和豪华感较好,而在80 km/h匀速工况下运动感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对汽车空调进行了声品质评价研究,通过主观评价和参量客观分析,得出怠速工况下汽车空调声品质主观评分及对应的客观评价指标,并提出了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案,建立了汽车空调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烦恼度模型和主观评价指标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调压缩机开启时声品质主要受嗡响指标影响,中高风速下,其声品质主要受轰...  相似文献   

20.
车内噪声品质偏好性主客观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轿车典型运行工况下后排乘员耳旁噪声样本为评价对象,利用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对车内噪声品质进行了偏好性主观评价试验。计算了各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和线性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响度和尖锐度描述车内噪声品质偏好性结果的数学模型。通过各组间的关联样本将各组评价结果进行反演构建,得到的总体样本评价结果与传统成对比较法评价结果一致性好,且节省了50%的评价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