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宜春  陈锐 《世界桥梁》2011,(4):65-68,76
为选择一个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较优加固方案,由桥梁病害着手分析加固方案优选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5项底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方案优选三层模型,确定各层级判断矩阵及权重矩阵,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确定优选加固方案.以使用年限达18年的单跨钢筋混凝土中承式系杆拱桥——伏龙大桥为例,介绍从桥梁检测、病害总结、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构造区间数表达的比较判断矩阵、求解区间数权向量、各层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权重、备选方案排序等几方面,阐述了模糊层次分析原理及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加固工程,针对几种实用加固技术,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石拱桥加固方案进行优选,如何通过数学原理对多种桥梁加固方案进行优选,可望对桥梁加固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服役桥梁加固方案优选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量危旧桥梁的不断出现,桥梁维修加固问题已逐渐成为桥梁工程的重点.为了从众多初步可行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以达到技术可行、效果可靠、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和确保质量的目标,该文编制了桥梁加固方案优选决策支持系统.尝试对多种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结论进行组合,以克服多方法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问题,得到更有效、合理的桥梁加固方案优劣顺序.最佳方案选择过程的程序化可以降低综合评价工作强度及评价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评价结果可靠度,为桥梁管理者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较准确地评价桥梁加固工程的经济效果,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桥梁通行交通量的类型和车辆运输成本变化的分析,给出了桥梁加固所引起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模型。提出了桥梁加固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最后例举简单算例说明方案评价过程,由计算结果可知该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桥梁加固工程的经济效果,能够为既有桥梁改造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桥梁年久老化、原设计等级与现有交通量不匹配、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运营一定时期后对桥梁进行维修加固,但维修加固的质量目前没有判定的标准。本文主要针对几种典型的桥梁维修加固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贴近度法、模糊评价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维修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工程实例,为今后开展桥梁维修加固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桥梁加固的技术性效果,利用桥梁结构或构件的特定信息,从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三方面分析了桥梁加固后结构技术状况的评价内容,以桥梁加固后各项技术指标的改善情况为检验标准,建立了结构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全面衡量桥梁的加固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亮  黄民水 《中外公路》2021,41(5):132-136
为了合理选择桥梁伸缩装置的类型,减少维修次数,该文基于价值工程研究桥梁伸缩装置设计方案,从而选取最优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对桥梁伸缩装置选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方案评价指标;随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基于灰色模糊理论,建立隶属度判断矩阵,计算方案的功能系数;最后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确定项目方案的成本系数,并根据价值工程的计算公式,确定方案的价值系数,从而得到伸缩装置选型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实际加固工程,对已经加固好的桥梁进行经济技术后评价,从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效果4个方面分析,建立评价体系,并通过对成功度的评价,阐述加固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桥梁的通行能力及耐久性要求,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桥梁,在无法加固维修或拓宽的基础上,拆除重建将是其唯一选择。为了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给出明确的拆除方案选择思路,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混凝土梁桥拆除方案选择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以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对各种拆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择最优的拆除方案。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桥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元素,由此建立出桥梁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桥梁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集,并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具体桥型选择中的应用,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具体桥型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模糊数学的方法构造出备选桥型的隶属度矩阵,最终将权重矩阵和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出备选桥型的评价分数值,得到评价分数最高的桥型即推荐桥型。  相似文献   

11.
沈翔  吴运宏  吴鹏 《公路》2021,(2):132-136
在进行桥梁维修加固设计时,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和病害情况,量身定制合理的加固方案,可以有效保证桥梁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后期的运营质量。从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常见加固办法出发,对增设劲性钢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分析了增设劲性钢梁加固对原结构变形、应力、动力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增设混凝土加固效果进一步论证了运用该技术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劲性钢梁进行加固更有利于提升桥梁结构的刚度,更能有效地纠正挠度和提高结构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桥梁动静态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新方法(P-SWR技术)加固工艺的可行性及加固效果的有效性,对某一高速公路上已有较严重损伤混凝土板梁进行了加固与系统测试。给出了P-SWR加固桥梁时钢丝绳数量和张拉控制应力确定,钢丝绳和锚具布置等设计方案以及详细的施工工艺。系统测试了P-SWR加固前后桥梁的动静态力学性能,包括:施工过程中钢丝绳应变、钢丝绳张拉后所加固梁的跨中反拱值,加固前后正常通车时随机汽车动态荷载作用下和部分封闭交通时恒定静载作用下梁的跨中挠度、跨中截面处纵筋应变、跨中截面处板底混凝土应变以及钢丝绳的应变增量等。结果表明,P-SWR加固效果明显,加固后桥梁的极限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承载力达到规范要求,P-SWR加固技术是一种主动高效式的加固方法,与现有其他加固技术相比优势明显,值得在桥梁等结构加固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胡永 《公路》2008,(6):6-10
针对5跨连拱的柳州静兰大桥,以理论计算与实桥分析为基础,研究该桥保护性拆除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通过对该桥的安全度调查及各拆除工况下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提出了建议的拆桥安全系数及控制限值和各拆除工况下的风险与控制措施等。工程实践表明,该桥保护性拆除风险评估精准合理,提出的应对措施适用,为安全、高效地拆除该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邓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9-31,54
张家界澧水大桥南延伸段高架连接澧水两岸,为市区重要的南北向主干路之一。从项目背景、工程概况、功能定位及主要技术标准、总体方案、节点方案比选研究5个方面对高架桥及立交节点的设计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该工程对于完善城市骨干路网体系、改善现状交通拥堵节点、加强澧水两岸组团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羹尧 《隧道建设》2015,35(7):611-615
在筹划跨越较大江河、湖泊、海洋工程时,进行项目论证经常遇到的大方案就是采用桥梁方案还是隧道方案,或桥隧结合跨越方案。文章首先介绍了近几年黄浦江越江工程;其次,介绍了国内外越江桥隧工程的一些案例,指出桥、隧工程方案比较可从需求(包括交通量需求、城市或地区的规划及发展需求等)、可行(包括航道、水文、气象、技术、经济等)和安全性(包括抗震、抗风、防灾、国防、可持续发展、耐久性、环境等)等方面考虑比较。已建成的上海崇明跨越长江口越江通道,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一个桥隧结合方案的成功范例。最后,探讨了桥隧方案比较的方法,如建立符合实际的工程数学模型,通过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采用切实可行的比较方法,使桥隧或桥隧结合方案在比选中更贴近实际并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既有城市立交桥往往通行能力不足,为缓解不断增加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立交拼宽桥工程得以实施,而其设计建造的限制条件却非常多。以郑州某立交改造工程为例,总结了桥梁设计原则与思路,详细阐述了工程的限制条件和设计方案,提出了多种拼宽桥挠度控制的方法,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模拟桥梁方案,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各种提高钢箱梁刚度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得出最合理的结构方案,对类似城市拼宽桥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合肥市长江西路高架快速路的方案研究为例,分工程概要、交通调查与预测、匝道与立交布置、桥型研究和附属设施设计等几部分论述了高架快速路的方案研究进程。其中,着重论述了匝道布置、立交方案和桥型选择。最后,总结了城市高架快速路方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总体结构静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钢箱梁斜拉桥。针对其结构特点和技术标准,设计制定了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明确了使用阶段各典型受力状况。根据该桥的结构特点应用结构分析程序对施工和使用阶段进行了总体结构静力分析,通过分析结果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并对施工阶段的操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钟可  于勇  李腾飞  马军秋 《隧道建设》2018,38(12):1983-1989
为解决受周边既有环境影响下隧道出入口的展线难题,依托长沙市营盘路隧道工程实例开展系统性研究。结合桥、隧相连工程的实际特点,提出一种桥、隧、路、堤组合结构方案,并对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及阐述。通过运用Plaxis2D有限元软件对组合方案进行受力计算,结果表明: 护壁墙与隧道结构在位移的变化上基本达到协同变形,所设置的联系横、纵梁结构能有效地将护壁墙与隧道结构连接成整体,起到整体受力的作用。同时,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现场监测,结果显示: 大堤周边地表累计最大沉降量为15.44 mm,水平最大位移为6.72 mm,实际监测量均小于数值模拟的最大沉降量(21.34 mm)和最大水平位移(8.77 mm)。模拟结果对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组合方案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既有原始地貌,解决了特殊条件下的交通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