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运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某商用车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道各出风口的流量配比、风道内部流线、前挡风玻璃风速分布及最终的除霜效果图,来考察风道的除霜性能;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修改后除霜风道的流量配比和内部流线等有较明显改善,并优化了除霜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某轻型卡车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道各出风口的流量配比、风道内部流线及挡风玻璃速度云图,来考察风道的除霜性能;参考国标要求,关注前挡玻璃风速不足1.5m/s区域,对除霜风道进行优化,优化后的除霜风道内部流线、前挡玻璃速度云图等有明显改善,优化了车辆的除霜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CFD分析在空调除霜风道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在设计除霜风道的同时进行CFD的分析,可以使除霜风道更加合理化,降低风阻、壁噪等。除霜风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除霜、除雾能力,影响汽车的安全驾驶性能。CFD分析能直观、清晰地表现除霜风的风量、轨迹等,是非常实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轻型客车在寒带地区除霜性能不佳的问题,使用STAR-CCM+软件对除霜风道结构进行优化分析,通过优化前后两种除霜风道对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性能影响的比较,获得优化前后汽车前挡风玻璃速度场分布及其冰层的融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并通过环境舱除霜试验得到验证,为汽车除霜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轻客车型空调除霜性能不达标问题,为了解决除霜风道气流分配不均匀,利用CFD仿真数值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除霜风道的结构优化,达到改善整车除霜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某款客车的除霜除雾风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整车前风挡除霜除雾CFD仿真分析,改进除霜除雾风道结构,改善空气流动方向和阻力,使得除霜除雾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商用车除霜性能要求,缩短开发时间,采用CFD分析方法对某商用车除霜风道进行仿真优化。首先通过稳态分析优化设计阶段的除霜风道压损、风口风量分配、前挡与侧窗视野区域风速覆盖率等性能指标,使其满足目标要求;其次加载除霜出风的温升曲线,开展除霜瞬态分析来预估除霜效果;最后通过实际样车进行优化后的风道除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除霜性能满足目标要求,CFD虚拟验证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汽车的除霜性能,文章应用STARCCM+软件对汽车除霜风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稳态流场计算的基础上找出了当前风道存在主管两侧壁与水平面夹角大、出口有直角涡流区及格栅角度未起到分风作用3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风道进行逐步优化,得到前风挡气流分布均匀的风道模型.在全部计算域进行除霜瞬态计算,得到不同方案的最终除霜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最优方案较原方案除霜率提高了6.27%.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卡车舒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除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卡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针对某款车型门护板和边界结构,设计了注塑成型的门护板除霜风道。通过CFD分析验证除霜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风道结构优化。为后续门护板除霜风道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某现有车型风道整合设计方案,并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除霜风道及吹面风道的出风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各风口的风量分配结果。根据CFD分析结果,对风道数据进行了改进。新的风道系统安装方便,并且出风和除霜性能优于原风道。  相似文献   

11.
气压ABS系统流量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气压ABS电磁阀测试系统,建立了气室充、放气过程压力变化的微分方程,结合两者研究了气压ABS系统的流量特性,获得了某中型客车ABS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流量系数。讨论了ABS电磁阀的结构参数和动作频率对整个系统流量特性的影响,并得到了几种典型动作频率下的流量系数。建立的气室压力模型和所求得的流量系数为气压ABS控制逻辑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整车开发设计初期,发动机舱内的流场分析是机舱零部件布置和优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STAR—CCM+软件对某轿车在概念设计阶段的发动机舱流动进行了模拟仿真,获取了其发动机舱内流场特性,指出了阻碍流动的回流、阻滞区及漏风位置,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机舱内流动的改进方案,通过流场分析辅以经验设计,为发动机舱后续的布置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a parallel flow condenser and laminated evaporator for an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ere modified to improve performance. Gas-liquid separation type condensers, in which the condenser and receiver drier are integrated, and one-tank laminated type evaporators were developed, and their performanc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HFC-134a.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denser are examined by means of air temperature, air velocity entering the condenser and inlet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vaporator are examined by means of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flow rate of air, outlet pressure of refrigerant and superheat. Pressure drops for both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also measured, and correlations for pressure drop are derived for the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respectively. Air velocity and mass flow rate of the refrigeran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flow pass i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cooling capacity of the condenser.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evaporator increases as air flow rate,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4.
以某VAN客车顶置空调风道实体模型为分析对象,模拟了空调风道内部气流分布,分析了空调风道各出风口的风量分配。通过对客调出风口结构的优化,使空调风道各出风口的体积流量趋于均匀,各出风口体积流量标准差、空调风道压力损失有所降低,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汽车空调风道系统CFD研究与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祁照岗  陈江平  胡伟 《汽车工程》2005,27(1):103-106
基于对某种风道的CFD分析。对后风道和中心导风管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了风量分配同时增加了总风量。分析结果显示改进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罗燕平  韩景科  文展  骆阳  刘甫 《隧道建设》2019,39(Z1):385-391
为加快长大隧道施工进度,多采用开挖斜井增加工作面,而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通风成为影响掘进速度的重要因素。以金家庄螺旋隧道斜井工区工程为依托,针对左线现有压入式通风方案工作面风量较小、通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风仓式通风方案。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2种方案的“风机-风管-隧道”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并将数值计算所得测点风速与现测数据进行校验。计算结果表明: 1)现有压入式通风,风管供风量和洞内风速均不能满足隧道施工通风要求; 2)采用风仓式通风方案后,能较好地控制工作面风管出口风量,使各工作面风量满足要求; 3)风仓式通风具有灵活性,可随着隧道开挖进尺的增加,调节风仓内风机,控制工作面风量; 4)风仓式通风能减少风管长度和转角,从而减少漏风量和风压损失,较好地为工作面提供风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毅  俞小莉  陆国栋  夏立峰 《汽车工程》2006,28(11):1001-1004
为提高车辆换热器模块的匹配设计能力,针对冷却风在并联结构换热器模块中的流量分配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在计算中把复杂的翅片结构简化为多孔介质模型,并采用RNGk-ε湍流模型进行模拟。通过换热器模块的风洞试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各换热器的阻力特性不同,流量的分配与设计时的理想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阻力小的换热器中风速高,相对流量变大。  相似文献   

18.
电喷汽油机可变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发动机一维气体流动模拟程序,对某电喷汽油机进气系统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对该汽油机采用的可变进气系统的歧管直径和长度、控制阀开关的切换转速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经优化设计后系统的充气效率最大增加幅值大于11%,且改变了充气效率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配气正时对可变进气系统充气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空调轿车室内热微环境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江平  陈芝久 《汽车工程》1999,21(3):171-176,133
本文建立了空调轿车室内空气流动及其与车身耦合传热的数学模型,采用浮力修正的k-ε方程和粗造壁面的对数壁面函数法则结合的方法描述车室内空气紊流运动,通过对非正交坐标下节点离散方程的耦合关系分析求解,对多种车型轿车室内热微环境进行了数值计算与环境模拟试验,利用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李巍 《汽车电器》2006,(6):35-37
空气流量传感器是发动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中的电气元件之一。本文阐述了热丝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中的检测经验,对奔驰W140底盘车型配置的热丝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所引发的发动机故障实例,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