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在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针对黄土隧道进出口段的黄土层在与基岩交界附近为饱和黄土,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施工难度大的现状,在室内测定了水泥—水玻璃浆液不同配比和不同温度情况下的胶凝时间及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注浆试验,对水泥—水玻璃浆液配比、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等技术参数和注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隧道施工中,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参数为:水玻璃模数M=2.8~3.1,水玻璃溶液浓度Be′=35~40,水泥浆水灰比W/C=0.75:1~1.0:1(重量比),水泥浆:水玻璃=1:0.5~1:1.0(体积比),注浆压强为0.6~3.5MPa,浆液扩散半径为0.5~1.3m。工程实践说明: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方法加固黄土隧道进出口段的饱和黄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鄂尔多斯市台格庙煤矿盾构斜井为工程背景,对煤矿盾构斜井施工壁后同步注浆的双浆液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流动度、泌水率、凝胶时间和抗压强度的测定。通过分析水灰比和水玻璃用量变化时的双浆液基本性能变化规律,得到适用于台格庙矿区盾构斜井施工壁后采用的水泥-水玻璃双浆液配合比。结果表明:当水玻璃用量不变时,随着水灰比的减小,双浆液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凝胶时间逐渐减小,流动度逐渐增大;当水灰比不变时,随着水玻璃用量的增多,双浆液的凝胶时间逐渐增大,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合流一期污水总管运行时间长、管状较差,在轨道交通和港城路拓宽施工前,需对其港城路区段进行加固。施工采用的双轮铣搅拌墙工法(CSM工法)是一种新型水泥土深层搅拌工艺,具有成桩质量好、施工场地灵活、环境影响小、施工周期短等优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铣头定位、垂直精度、铣削速度、浆液配制等各项工序控制。通过采用双轮铣搅拌墙工法,在预定工期内完成了工程内容,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红娜 《隧道建设》2011,(Z2):12-16
论述锚杆注浆的重要作用及不同配合比的浆液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水灰比、速凝剂掺量、砂浆的灰砂比的用量对于浆液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后的浆液配比,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隧道穿越既有结构物的工程是隧道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某盾构隧道工程小距离下穿既有建筑土体加固施工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隧道小距离下穿居民楼土体加固方案设计与施工。施工实践表明,本文结合地层特点与施工工况针对性选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工法以扩散式倾斜钻杆回抽注浆法对隧道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达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满足了盾构隧道施工要求与建筑沉降控制要求,值得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结合北京地铁4号线成府路车站联络通道工程特点,为了提高土体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保证地铁结构安全,分析了粉土地层的性状,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并据土质情况确定浆液配比与注浆压力,对土体进行劈裂注浆加固,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路基注浆既要满足注浆量要求又要使浆液尽快形成强度而满足通车条件,为此,引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理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调节水泥-水玻璃浆液配比及注浆工艺,保证注浆量和浆液扩散半径,将每根袖阀管分4段注浆,下面3段注纯水泥浆,最上面靠近地表段注10 %的双液浆,确保靠近地表处的浆液在交通解封时尽快形成强度。检测结果表明,路基注浆加固效果良好。调整后的注浆方案既保证了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又保证了浆体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强度,满足交通及时解封条件。  相似文献   

8.
水泥浆液是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害治理与地层加固的常用注浆材料。针对利用水灰比调节水泥浆液黏度的传统方法在注浆治理工程中存在的局限性,通过掺加2种外加剂实现了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液的黏度和流动度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可调。选取典型工程中遭遇的全风化花岗岩为被注介质,开展了注浆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黏度浆液在全风化花岗岩中的扩散规律,分析了浆液黏度对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浆液在被注介质中整体呈现劈裂扩散模式,随着浆液黏度的增大,主劈裂浆脉扩展形态由"三叉形"逐渐向"折线形"转变,主浆脉宽度变厚,被注介质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不断提高;在水泥浆液黏度为24.6 s时,加固土体的单轴抗压强度提高了87%,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升了220%和46.6%,内摩擦角与抗剪强度随浆液黏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见内摩擦角的提升可作为影响被注介质抗剪性能的关键指标;临近18.8 s的浆液黏度是浆脉扩展形态转变和被注介质强度增长速率变化的敏感黏度。研究成果可为全风化花岗岩及类似地层注浆治理工程中的注浆材料选型、黏度调控及加固效果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深圳轨道交通2号线新莲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大跨地铁隧道穿越断层的围岩变形与控制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双侧壁导坑工法与CD工法不同组合穿越断层的围岩变形规律与注浆控制效果。结果表明: 1)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Ⅳ、Ⅴ级围岩交界并与断层相交的拱顶处以及Ⅴ级围岩与断层相交的拱腰处的围岩位移最大,是变形控制的关键部位; 2)双侧壁导坑法穿越断层对大跨地铁隧道的围岩变形控制较好,工程实际工法组合下围岩变形的最大影响范围为12.4 m,围岩位移控制较好,工法组合合理有效; 3)注浆加固对断层破碎带处围岩变形模式的影响与控制作用明显,注浆后围岩变形区域由未注浆的“枣核形”变为较均匀的“椭圆形”; 4)提出位移控制率均值的概念,以定量描述围岩的注浆效果,隧道穿越断层时3 m厚度注浆的围岩位移控制率均值达51%,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配比的粘土-水泥浆液结石体的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及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揭示了各因素对粘土-水泥浆液结石体性质的影响。所得的粘土-水泥浆液结石体力学特性结论已应用于长沙市人民东路下穿京珠高速公路箱涵顶推路基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施工经验,探讨了高速铁路大型预制箱梁的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梁场的施工组织和预制箱梁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可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特大桥大跨度连续梁混凝土支架分段现浇时的墩顶混凝土、箱体底板混凝土、箱体腹板混凝土、箱体顶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工艺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总结出大跨度连续梁混凝土浇筑的成功经验,可为同类工程的施工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结合某铁路特大桥40.7 m+60 m+40.7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过程控制实践,详细介绍了施工阶段各截面预拱度的设置、立模标高的计算以及控制截面的应变测试,确保了该桥的顺利合龙及施工安全,可为类似桥梁的施工过程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大跨径悬臂浇筑工艺的论述,提出了悬臂浇筑施工的整个流程关键控制技术,为大跨径悬臂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新东海港桥悬臂浇筑施工中采用的挂篮为实例,介绍了挂监的施工概念及挂监的选用标准,同时还介绍了挂监的验算情况。  相似文献   

16.
悬臂浇筑施工法是大跨连续梁桥的主要施工方法之一,介绍连续梁悬臂浇筑施T中比较关键的施工挂篮、墩梁固结、合龙技术及施工监控等技术问题,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清路川杨河桥87m系杆拱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杆拱桥施工难度较大,其端横梁及拱脚混凝土浇筑、主拱肋吊装、钢拱肋混凝土压注和中横梁吊装4个工序,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长清路川杨河桥主桥采用无支架先拱后梁法施工,该文以此为例,研究系杆拱桥在上述关键环节中如何施工,为同类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模型隧道新型浆液抗浮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盾构法隧道掘进施工时同步注浆浆液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对隧道抗浮稳定性的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室内材料试验和力学试验及模型隧道抗浮试验,在取得与隧道上浮稳定相关的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隧道结构同步注浆材料特性和隧道抗浮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实际隧道掘进施工时的稳定性,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优化隧道掘进施工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文结合国内某机场跑道基础加固工程的实践,阐述了采用"充填压密注浆法"对跑道片石基础进行加固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并提出了施工控制要点,可供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挂篮施工技术是大型桥梁施工中的常用工艺,但采用单挂篮单支架悬臂浇筑施工在国内外并不多见。该文介绍中跨挂篮,边跨支架,利用配重控制不平衡弯矩的悬臂浇筑施工法。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配重的计算、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关键技术措施。该工法丰富了悬臂浇筑施工形式,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